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近日多家药店的N95口罩

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

我们佩戴的普通医用口罩

还有防护作用吗?

还有最近大火的KN95口罩

这些口罩到底有什么区别?

应该什么场合佩戴?

口罩错误的佩戴误区是什么?

下面一一为你解答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不同口罩的区别?

防护效果排名:「医用N95口罩」>「K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

专家解释,普通市民常规出门不需要佩戴N95口罩只需要佩戴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


日常生活中如去空旷、空气流动性好的户外活动,在通风性较好的场所等,佩戴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就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起到预防病毒、细菌感染的作用。


医护人员在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必须佩戴N95口罩;如果普通人要去医疗机构就医或陪同就医、取药时,探视高龄老年人、婴幼儿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时,在商超、公共交通、公共楼宇电梯等人员密集及通风差的密闭场所时,有条件的建议佩戴N95口罩,为自己提供更强的保护力。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无论哪种口罩,规范佩戴都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盖住口鼻,使口罩和脸部保持紧密贴合。




KN95正确的佩戴方式?

因为每个人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环境有所不同,所以使用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长时间外出,最好随身携带备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至多不能超过6小时,超过时限防护效能下降。在口罩发生破损或呼吸困难引起不适时,请立即抛弃并更换新的口罩。此外,当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防护性能降低,建议立即更换。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做好手卫生后再戴口罩,否则佩戴时手污染了口罩内侧,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外出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应注意戴口罩时需完全覆盖口、鼻部位,并且全程佩戴口罩。尤其天气逐渐变冷,容易在口罩内侧形成冷凝水,会造成口罩潮湿,大家要及时更换口罩,以免因口罩潮湿造成的口罩保护效能下降,以致意外暴露。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儿童和老人需要佩戴N95吗?

在国标规定中儿童用口罩通气阻力必须小于等于30帕。而N95口罩通气阻力都在300帕左右,虽然防护性能高,却不利于透气。儿童在玩耍时佩戴更不可取,儿童的心肺很稚嫩,一旦心肺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所以,N95口罩对于儿童日常防护不是最好的选择。


儿童肺部力量相对较弱,长时间佩戴的儿童口罩首先就是要求“通气舒适”。所以给孩子买要选则符合国标的儿童口罩,也就是符合GB/T38880-2020《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的标准,其防护性、舒适性、安全性都有严格的要求,为儿童口罩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N95、KN95口罩的防护效果好于其他型医用口罩,但这类口罩也是个双刃剑,防护效果好的同时,长时间佩戴也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体弱多病及老人孩子这类人群不要长时间佩戴,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场所,佩戴外科口罩或者普通医用口罩即可。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戴口罩的误区?

01口罩戴多层效果更好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佩戴多层口罩不仅不能增加安全性,而且可能会因为口罩之间互相摩擦造成佩戴移位,反而影响口罩的气密性。在日常防护中,根据自己的脸型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注意口罩与面部的贴合度即可。



02普通口罩打结能变N95口罩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有人表示普通医用口罩挂耳带打结佩戴,防护效果相当于N95口罩,然而实际上,仅从外观观察,两者的材质和厚度就明显不同,打结增加密封性的方法,效果也非常有限,并不能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效果。但要肯定的做法是,佩戴口罩时确实要将口罩尽可能贴合面部。不论何种口罩,佩戴后都要注意压紧口罩鼻梁处的鼻夹,并注意口罩四周与脸部的贴合性。如果耳带太长,可以通过打结的方式缩短;如果口罩太大或太小,可根据脸型选择不同规格的口罩。



03错误佩戴和存放口罩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很多人有以下这些错误佩戴和存放口罩的习惯,如拉至下巴处、挂在耳朵一侧、直接放包里或兜里、挂在手臂或手腕上、随意放在桌上。正确的口罩存放方式有:1、可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2、有独立包装的口罩,取下后朝内对折,放回原包装内。3、桌子用酒精消毒后铺上洁净纸巾,口罩朝内对折放置在纸巾上,上方再覆盖一层纸巾。4、将A4纸对折,口罩朝内对折后,放入A4纸中,口罩带子不要放入。5、自备收纳袋,将口罩放入,注意消毒并定期更换。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护好自己

也是保护好他人

相信终将

凛冬散尽 星河长明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的相关内容

看眼科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避免这些错误更好地呵护视力

Q:什么是眼科?

A:眼科,又称为眼病学。它是一门医学分支,专注于研究和治疗各种与眼睛有关的问题,以及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Q: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视力?

看眼科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避免这些错误更好地呵护视力

A:设立良好的用眼习惯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保护你的视力并且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和电脑之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类水果等。最后在进行看书读屏幕工作时定期休息,并调节光线亮度来减轻对视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Q:眼科诊所有哪些测试项目?

A:通常情况下,在到达诊所之前你应该知道他们将会执行哪些测试程序:

-视觉散光测量

-远近距离视力检查

-晶体主导类型检查(青少年)

-调焦能力评估

此外还可能涉及其他特殊测试(例如覆盖试验),具体取决于案例或您在就诊中提出了何种需求。

Q: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去看眼科医生吗?

遗精和打飞机有什么区别:解析男性生殖健康误区

遗精就等于打了一次飞机吗?

在男性中,遗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会把它和**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是同义词。那么,在实际情况中,这两个概念真的相同吗?本文将从科学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遗精和**并非完全相同。虽然它们都牵涉到男性体内发生的**现象,但是二者产生原因却有所不同。

遗精和打飞机有什么区别:解析男性生殖健康误区

简单来说,遗精指的是男性睡觉时没有意识地出现**(即“做梦**”);而**则需要有刻意地通过手或其他方式刺激生殖器才能达成**状态,并最终导致**。

早期医学界曾经将这些情况归类为相似行为,并使用了一个更加通俗易懂但带有严重误导性质的术语:“打飞机”。然而,《汉语规范化程度考察报告》指出,“打飞机”存在歧义、容易引起不良联想、甚至可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并不适宜用于正式场合。

3种常用药的使用误区都在这,银翘片、地黄丸,你用错没?

3种常用药的使用误区都在这,银翘片、地黄丸,你用错没?

我们的身体并不是百毒不侵的,偶尔会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这时候我们家中常备的药物便派上了用场,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药三分毒”,稍不留神,我们或许便会踏入了这些药物的使用“雷区”,使身体得不偿失。因此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些常用药的常见使用误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药到病除”。

下面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常用药的使用误区。

·维C银翘片

维C银翘片能够用于风热感冒诱发的头痛、发热,并且能够清热解毒,是我们常用药中的得力好手。但是使用维C银翘片常有下列误区。

误区一:可以和其他解热镇痛药同服增强效果。

若有同时用其他的解热镇痛药,比如巴米尔、百服宁等,会使得肾脏毒性增强,对我们的肝脏造成损害,故不能与其他解热镇痛药物同服。

误区二:吃得越多病越快好。

维C银翘片并不是吃得越多病越快好,若是大量服用后,出现了皮肤黄染、尿黄等不适症状时,便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误区三:维C银翘片副作用小,很多人都适合服用。

父母高,孩子会矮吗?打生长激素就能长高?儿科专家教你避开长高误区

父母高,孩子会矮吗?打生长激素就能长高?儿科专家教你避开长高误区

春夏之交万物生发,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好时机,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团队举办了一场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科普和义诊活动,免费为小朋友进行骨龄筛查及生长发育评估、性发育评估、身高发育体重评估、足踝检测与评估、终身高预测等,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上海十院儿科主任杨蓉表示,虽然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儿童营养,但在“长高”问题上仍存在不少认知和行为的误区,现场测骨龄后发现,有些孩子骨龄已超过自身年龄半年、一年,骨龄提早的孩子今后的终身高会有一定受限,还有些骨龄超前且骨骺已经闭合的孩子,遗憾错失了长高的机会,家长也对此表示懊恼,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没能及时发现问题。

关于“长高”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不会矮;父母矮,孩子肯定高不了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这些误区一定要知道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这些误区一定要知道

近日,“二阳”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起关注。

5月2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第20周疫情周报。报告显示,北京新冠的报告发病数已连续四周列于榜首,其中第20周的报告发病数是第17周的近4倍。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吗?……关于“二阳”的多个认知误区,大家一定要知道!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刊文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不发热并不代表免疫力强或弱。发热只是人体感染后的反应之一,并非每个人感染后都会发热。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不发热并不代表免疫力强或弱。发热只是人体感染后的反应之一,并非每个人感染后都会发热。

伤口处理误区:撒盐或透亮油可能加重感染风险

伤口处理误区:撒盐或透亮油可能加重感染风险

在医学上,常说要“不撒盐”。但是,在一些家庭和流传的小众疗法中,却有一种做法:将盐洒在伤口上。这样究竟能不能起到促进愈合的作用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基本的生理原理:普通食用盐是氯化钠(NaCl),它能够使细胞脱水并展开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杀菌作用。当人体组织损伤时,我们会接触到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物质,进而影响正常细胞代谢功能并激发炎症反应;如果增加氯离子摄入量可以低于pH值降低后酸化组织液,并抑制了那些侵袭性较强或耐药性较好以及长期存在于外周血白色介素-1β之类因素充分利用机会滋生。

然而,在现代医学领域内,使用食盐治疗创口已经被证实为不安全且无效。

在没有消毒前提下进行此类操作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类物质的影响下盐会促进疼痛敏感神经元兴奋和周围组织逆行性代偿反应,并加剧已有伤口压力增高的情况。最重要的是,盐带来的刺激反应可能使新生血管受到更多损害或者干扰胶原纤维生成和成分等方面对愈合过程形各样壁垒。

白内障常见误区有6个!尤其第3个,很多人深信不疑,是时候纠错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旦眼睛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年龄增长,患上白内障的风险越来越高。凡是家有老人的都应该了解白内障相关常识,不要走进其误区。

白内障常见误区有6个!尤其第3个,很多人深信不疑,是时候纠错了

白内障常见误区有哪些?

1、老年人做白内障手术没有必要

随着医学发达,治疗白内障手术已经没有年龄上的限制。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接受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几乎没有痛苦,大部分老年人能耐受住。但手术前须做全身检查,这样可排除手术禁忌症,减少手术风险。

2、白内障用药就能轻松治愈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特效药物能彻底治愈白内障,只能通过手术根治。不要盲目听信市面上所销售的药物,药物只是能控制病情发展。

3、白内障是老年人才有的眼病

认清白内障,请绕开这5个误区

绕开误区 认清白内障

临床发现,人们对白内障治疗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在此一一列举并解答。

认清白内障,请绕开这5个误区

误区一

“那么大年纪了,不做手术了”

目前老年人越来越长寿,眼睛好,不仅能正常活动,减少骨质疏松,还能增强自信、防止老年抑郁和痴呆。因此,白内障患者应该及早手术。

误区二

“有三高,不能做手术”

由于手术的快捷和基本不出血,现在白内障手术对全身疾病的要求也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肾病患者,只要把生命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都能顺利手术。

误区三

“等看不见了,再做手术”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近日多家药店的N95口罩

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

我们佩戴的普通医用口罩

还有防护作用吗?

还有最近大火的KN95口罩

这些口罩到底有什么区别?

应该什么场合佩戴?

口罩错误的佩戴误区是什么?

下面一一为你解答


N95和KN95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需要佩戴N95?这几个戴口罩误区你知道吗?


不同口罩的区别?

关于退烧的3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感冒发烧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因此有些人认为感冒发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所以在感冒发烧时不去就医或者吃药,反而选择一些所谓的“偏方”来进行退烧处理。但其实这些偏方里是存在误区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退烧的3大误区。

退烧误区一:盖上被子捂一身汗发烧就好了

很多人认为发烧后需要捂一身汗,发完汗后就能缓解发烧的症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其实,“出汗“并不是”捂“出来的,而是机体退烧时的自然反应。当下丘脑认为炎症得到控制后,就将体温的调定点恢复正常,命令皮肤以出汗的形式来把多余的热量散出去,这个过程也就意味着病就要好了。故意捂被子很可能导致体温越“捂”越高,这样会给心脏等身体器官造成负担。如果捂出大量的汗,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容易导致体力虚弱,出现虚脱等情况。

正确做法:

发烧时,必要的保暖措施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故意“捂被子“。发烧时,为了维持较高的体温,机体储备能源消耗很快,同时体表毛细血管并不收缩,热量处于快速的耗散状态。这时候,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以患者感觉不冷不热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