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建设、规划、财政、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列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布局、建设、保护的指导和管理。在已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应当有与城镇居民生活需要相适应的蔬菜生产基地,保证必要的蔬菜生产能力。
第七条 符合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开发、整理后建成的标准农田和新增加的连片耕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其他按规定需要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可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行指标控制。省人民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数量应当不低于国务院下达的保护数量指标,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得低于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保护数量指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第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并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绘制图纸,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属于蔬菜生产基地的,应当单独设立保护标志。
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后,应当依法验收确认。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土地、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基本农田的地力分等定级、土壤肥力长期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等工作,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一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其中涉及占用蔬菜生产基地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核前,应当征得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经依法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补充划入基本农田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和验收。
第十二条 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等有关税费。
耕地开垦费统一纳入造地改田资金,具体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建窑、建房、建坟、采石、采矿、挖砂、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以及排放、倾倒污染物或者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二)侵占或者损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设施
(三)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第十四条 利用基本农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应当保护耕地种植条件。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水利、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鼓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增加对基本农田的资金、劳力投入,合理保养土地,提高地力,防止基本农田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超过批准数量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三)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非法形式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侵占或者损坏基本农田保护区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毁坏耕地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种植条件,逾期不恢复的,处以所毁耕地开垦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1994年7月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条例》、1994年8月3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同时废止。
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内容
腌海雀是保护动物吗
不是。
腌海雀一般指基维亚克(Kiviak),是爱斯基摩人的食物,将侏儒海燕杀死后放到死的大海豹体内,缝合后用海豹油脂密封,埋入冻土层,经过海豹胃酸发酵2~3年后取出食用,是爱斯基摩人摄取维生素的一种方式
sncp保护原理
sncp的保护原理是一种1+1方式采用单端倒换的保护,主要用于对跨子网业务进行保护,具有双发选收的特点,不走协议。
SNCP能够提供环带链,环相切,环相交,两环DNI连接等组网形式的保护,使历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从它的保护形式上看,能够以为是通道保护的扩充,目前SNCP保护不单单实此刻具有SNCP保护属性的业务上,在某些其他保护方式的混合组网条件下,也具有隐含的SNCP保护功能。
保护未成年的十大措施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一、家庭保护: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等。
二、学校保护: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
狸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狸猪学名是鼬獾,别称:鱼鳅猫 、白鼻狸、白额狸、山獾、猪仔狸等。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鼬獾夜行性,穴居,行动较迟钝,杂食性,季节性活动变化较明显,每年繁殖1次,每胎产2-4仔,栖于河谷、沟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灌丛和草丛中,分布于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越南。
狸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回
狸猪的学名为鼬獾,属于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已经列入《…
当播音主持该如何保护嗓子
应该现了解自己嗓音的特质,嗓音的保健实质就是科学的用嗓.
1、切忌高声大嗓地长时间说话.
2、注意说话的节奏.
3、情绪的控制也很重要.
4、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睡眠不足会使声带极易疲劳.同时,要节制烟.酒.咸,辣和过冷过烫的食物.
5、保持喉咙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