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原则

更新时间:2023-04-20 22:53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过程中因正当防卫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就防卫过当。行为人在防卫的过程中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是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是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对防卫过当的犯罪嫌疑人的处罚原则是从轻或减轻处罚。

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原则

一、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具体来说:

(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

(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

(3)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

2、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所谓“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与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类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实施爆炸犯罪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防卫过当适用的特殊原则

(一)总的原则要有利于提倡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对防卫过当行为不能苛求,因为他是在被迫的行为下产生的。在突如其来的侵袭下,被害者通常无法从容地分析判断防卫手段是否适当,防卫人处境一般来说较危险,思想紧张,防卫强度和手段往往不能由防卫人任意选择,再加之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国家、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

(二)从宽处罚原则,刑法规定对防卫过当者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即从宽处罚,有着公正和公利的价值根基,从公正角度看,从宽处罚是由防卫过当行为的本质所决定的。防卫过当的本质是较轻的社会危害性。与正当防卫相比,防卫过当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可不罚但是与纯粹的犯罪相比,防卫过当的社会危害性属于较轻,防卫过当人无明显的主观恶性,罪过程度相对较浅,且客观上造成的损害是针对不法侵害人,而不法侵害人本身即有过错,因此对防卫过当人不可重罚,另外,从功利角度看,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是鼓励公民反击和制止不法侵害,而反击和制止不法侵害难免会出现过当,如果从严处罚防卫过当者,无异于束缚公民的手脚,鼓励犯罪,相反,从宽处罚极有利于正当防卫目的的实现。

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或者是本人或者是他人的财产安全等权利造成损害而采取的制止的行为,如果对侵害人造成了损害的,那么这是属于正当防卫,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的损害,那么就属于防卫过当要负有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原则

一、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

防卫过当是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行为,认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必须认真地分析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具有防卫过当的特征。

1、从不法侵害的强度方面来认定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一个综合系统指标,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缓急、参加人数等,又要分析防卫的地点、手段、后果及主体的体力和心理态度。经过对比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如果认定防卫强度和不法侵害强度基本相当,那正当防卫不过当,而如果防卫强度明显大于不法侵害强度,这种强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即是悬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2、从正当防卫的时间性上来认定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时间性就是要求正当防卫人认清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如果防卫人不立即采取防卫行为,就会造成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遭到侵害。例如面对猝不及防的突然打击,防卫人在仓促应被动战的情况下,防卫意识和意志均在瞬间形成的,这就要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采取较为宽松的认定,即防卫不过当。但是如果防卫人有时间采取其他强度小的措施就能制止这种不法侵害的,而没有采取,造成侵害人重大伤亡的,应认定为防卫过当,该行为不能成为法定免责事由,应负刑事责任。

3、从正当防卫保护的法益性质来认定防卫过当。这是认定防卫过当最关键的因素和最重要的认定规则。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法益性质,决定着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的强度和时间上的缓急。为防止重大法益遭受不法侵害,例如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的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急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的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不是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而对于一般轻微的法益遭到的不法侵害,即使防卫行为不能保护,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伤亡。例如有人抢劫自己手里的一斤蔬菜,就不能无限度的防卫造成侵害人重伤或死亡,这是由法律所保护的法益性质所决定的,否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

二、防卫过当时处罚原则

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刑法典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应当免除处罚。

即使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按照法律中的规定,此时也是可以对防卫人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而不管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其实都是针对不法侵害,若不是针对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按照紧急避险来对待处理。

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原则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关于强制捆绑销售的处罚

如强制客户购买,属违法。但销售人员不违法,也不受民事及刑事的责任。当然除了威胁客户人身安全的销售方式外。应承担责任的是公司 。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处罚标准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单处或者并处警告,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煽动策划非法聚会处罚标准

1、对于未经公安部门许可,举办大型集会活动的,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一经认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2、如果涉嫌刑事犯罪,一经定罪,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体情况,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五条 

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

处罚期什么意思

惩罚期也就是处罚期。处罚期是指被处罚的有效期限。根据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相关法律规定,自违反之日起,6个月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不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分为三种:警告、罚款、拘留。警告是最轻的治安处罚罚款一般处一元以上两百元以下拘留处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处罚期什么意思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司机超时怎么处罚

(1)如果是货车超时驾驶的扣6分,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2)如果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四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二十分钟的,将被罚款两百元、扣两分。

司机超时怎么处罚

只要是被发现驾驶四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间不满20分钟的都算是疲劳驾驶,被查到就会直接扣分。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1)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一次扣12分。

2)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

绵阳限行一天内最多处罚几次

一次无论违反限行规定行为次数多少,一天内只进行一次“罚款100元、不计分”的处罚。交管部门修改了电子监控系统和民警现场执法系统,实现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进行连续拍摄和连续处罚。交管部门表示,连续处罚并非不间断处罚,对于确属忘记限行日,无意开车出门的车辆,酌情处理。

绵阳限行一天内最多处罚几次

限行是禁止不合规的车辆通行,所以你通过一次就罚你一次,并且每次扣分。

它与限号不样,限号是周一至周五每天特定的号禁止行驶,如果违规行使了将面临一百元的罚款,限号违规是不扣分的,因此一定要分清限号与限行的区别,并在允许的情况下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