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碗面,足以慰风尘出自哪里

更新时间:2023-04-17 10:08

你说的应该是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

出自《简卢陟》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扩展资料:

“简卢陟”即给卢陟的一封信,卢陟应是韦应物的好基友,因为韦应物另有“寄卢陟”“与卢陟同游”等诗。韦应物原诗有一种行旅孤单、不遇知音的感觉,颈联转为眼前之景,尾联则看似豁达,实则有强作欢颜之感。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失意落魄、辗转流离,我有一瓢酒,足以慰藉生命中这所有的不如意。从字面来看,“风尘”即艰辛的旅途,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它还暗指国家的战乱。所以,韦应物终究是心系国家,忧时爱民的。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朝诗人,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冲淡平和,于田园山水别有寄托,应是沿着陶渊明、谢灵运、王维、陶渊明一路下来,但传承中自生胸臆,后人以“王孟韦柳”并称。前人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韦应物诗颇为后人推许,以《唐诗三百首》为例,除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孟浩然外,编属韦应物的十二首为多,尤在刘长卿、杜牧、王昌龄、白居易等名手之上。虽然数量不能说明问题,但韦应物之诗才也可见一斑。韦应物佳作颇多,以下只取《唐诗三百首》中的五首诗,略作评赏。

我有一碗面,足以慰风尘出自哪里的相关内容

洛阳秋风出自哪里

洛阳城里见秋风意思是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出现在洛阳城中。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秋思》,全诗原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白话文意思是: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出现在洛阳城中,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正己化人,出自何处

“正己化人”出自《太上感应篇》。作者李昌龄,宋朝。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

问赶路人出自哪里

出自大冰的《我不》,原句是:“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意思是:无论出身,无论学识,无论目标,只要你勇于在暗夜前行,星光总会照亮前行的路,时光依然。

“星光不问赶路人”这句话是对自己的鞭策之语。这句的“星光”有两个意思:一是明指天上的星星所散发出来的光,再就是暗指能引导他实现心中所愿的智者或智慧之光。

心中有良人平平安安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于《诗、大雅、桑柔》意思是指:古代女子心中有了喜欢的人以后,只想着那个人,良人指丈夫或情侣。再看别人都象路人一样,不能走进自己的心啦。

心中有良人平平安安出自哪里

出自《诗·大雅·桑柔》

心中有了良人,眼见皆是路人的意思是:心里如果有了喜欢的人,那么心里便只能装下这个人,其他的人都是过路人。这句话出自网络,主要形容情侣间的感情。

良人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为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西汉妃嫔的称号美人身家清白的人平民,百姓善良的人乡大夫,古代的乡官。出自《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

学无止境若浅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学⽆⽌境的寓⾔⼩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谭的⼈喜欢唱歌,他唱的歌很好听。谭在学习唱歌的时候是拜当时唱歌唱得⾮常好的秦青为⽼师,向秦青学唱歌。秦青也很耐⼼地教他,告诉他应该怎样练⾳,怎样唱出节拍,怎样在唱歌时投⼊情感等。谭学了⼀段时间后,他唱的歌好听多了但是他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到⼿便⾃以为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辞回家。

秦青听到谭不打算继续学习⽽要告辞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劝阻他,就在谭临⾏的这天,在郊外的⼤路旁摆设着酒为他送⾏。当饮完临别酒后,秦青⾃⼰却向着他的学⽣——谭打着节拍,⾃⼰唱着送别的歌曲。秦青唱着、唱着,他的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