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出自哪部名著

更新时间:2023-04-17 12:57

大禹治水的出自《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的内容无所不包,涵盖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等领域的历史资料,鲧禹治水就是古代中国三皇五帝时期的神话传说故事。大鲧治水的失败与和大禹治水的胜利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做事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变通。如果墨守成规,不会达成成功。

大禹治水出自哪部名著

《大禹治水》的作者没有准确说法,有说如下:

一说大禹治水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 ,一说《大禹治水》出自: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大禹治水,作者:司马迁还有一说是,《大禹治水》出自《山海经》,《大禹治水记》是张国太的一部神话作品。

大禹治水主要内容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出自哪部名著

出自《山海经·海内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书,里面藏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共五篇,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经》共十三篇,其下又分《海外经》四篇、《海内部》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的《海内经》。

鲧禹治水的原文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大禹治水出自哪部名著的相关内容

一梳到白头出自哪里

这是出自《上头十梳歌》: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堂四梳出门行好运五梳五子登科六梳亲朋来助庆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八梳八仙来贺寿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十梳夫妻两老到白头。

都是民间女子出嫁时梳头说的吉利话,现在少有人知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

敏而好学

mǐn ér hǎo xué

成语解释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聪明好学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两权相衡取其轻原句出自哪里

出自章炳麟的《答某书》

原句为:“盖闻两害相较,则取其轻,与其使察、绥两省,同为日有,不如以一省付之共党之为害轻也。”

意思为:两害相较取其轻,指把两项祸事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较轻的一项。

安之若素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安之若素,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zhī ruò sù,意思是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出自《清·陈确集》。

“苟吾心之天定,则贫贱患难,疾病死丧,皆安之若素矣。”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出自哪本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写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