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大臣犯颜直谏的皇帝

更新时间:2023-04-17 09:34

首推唐太宗李世民,一声鼓励大臣犯言直谏,哪怕自己下不来台,丢了面子,最为后人称道的就是和魏征的故事,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甚至出过计谋要杀死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却依旧重用魏征,虚心纳谏,将魏征称为“人镜”,这才有了贞观盛世。可惜李世民晚年撅了魏征的坟墓,又反悔了与魏征的儿女亲事,一代佳话成了笑话。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的皇帝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到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

唐太宗 周文王 康熙 乾隆 雍正 武则天 还有战国时期战国时最多有许多善于纳谏的君王.

唐太宗还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他非常赞同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太宗主动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发表意见。魏徵就是以直言极谏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统计过,魏徵在贞观时期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为“天可汗”。

李世民聪明果断善于用兵,为唐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登基后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的皇帝的相关内容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的皇帝

首推唐太宗李世民,一声鼓励大臣犯言直谏,哪怕自己下不来台,丢了面子,最为后人称道的就是和魏征的故事,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甚至出过计谋要杀死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却依旧重用魏征,虚心纳谏,将魏征称为“人镜”,这才有了贞观盛世。可惜李世民晚年撅了魏征的坟墓,又反悔了与魏征的儿女亲事,一代佳话成了笑话。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的皇帝

鼓励大臣犯颜直谏到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

唐太宗 周文王 康熙 乾隆 雍正 武则天 还有战国时期战国时最多有许多善于纳谏的君王.

唐太宗还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他非常赞同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

康熙最喜欢的大臣

高士奇。

高士奇的官职其实并不算高,他担任的是内阁中的一些文学官位,但并不妨碍他深受康熙帝的宠爱。

高士奇这位臣子,对康熙帝也算是尽心尽力,在位的三十多年里,他仅仅回家呆了一两年,其余的时间基本就都在康熙帝的身边,陪伴在他左右。这么受到宠爱,整个清朝都没人能比得上他。

朱元璋善终的大臣

大臣汤和最后能够得以寿终正寝,善始善终。

这其中的原因,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低调”,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则是“低调”、“再低调”。显然,这也正是汤和的聪明之处。

朱元璋善终的大臣

善始善终的只有汤和、徐达、常遇春三人。

一、徐达

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同时,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那一拨人(淮西二十四将)。那么,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功勋的徐达,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正史中的说法是,徐达是病死的,然而在民间的野史中,却一直都流传着“徐达被朱元璋毒死”的传闻,而且说得有板有眼,说是徐达吃了朱元…

孔子做过国外大臣吗

孔子没有做过国外的大臣。他最早做过鲁国的仓库管理员,后来流落到齐国,做过齐国高昭子的家臣。后来周游列国,要么没人赏识他,要么赏识他却害怕他繁琐的周礼,要么想任用他却要求他放弃自己的理想,所以孔子又回到鲁国。

最后他做到鲁国的中都宰和大司空,都尽力推行周礼和仁爱的思想。孔子做官不为财,不为名,只为自己的理想,始终不忘初心,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孔子做过国外大臣吗

如果按历史上当时的天下格局,孔子是做过国外大臣的。

当时天下还没有大一统,孔子是当时鲁国人,他去到其他国家做官就是做的国外的大臣。

秦腔国太和大臣吵起来是哪段

秦腔国太和大臣吵起来是秦腔忠保国里边开头的一段。说的是老王晏架小太子年幼,外国王子进贡时引起嘲笑。

李妃娘娘没有事先和文武大臣商议,便决定论她父李太慰暂时执掌皇权,这才引发了定国公徐彦昭和侍郎官杨波进宫与李娘娘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