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法曲代表作是《霓裳羽衣曲》。
法曲,一说是道观所奏之曲另一说则认为,法曲又称“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传至中原地区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相结合,至迟从梁代(502 -557)起,以清商乐为主的“法乐”即已出现,后发展为隋代法曲。唐代法曲又掺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据《乐府杂录•雅乐部》记载,盛唐宫廷内宴,“皆奏法曲”而到了唐代后期,“内宴即全不用法乐也”。 如此看来,法曲又称“法乐”是有根据的。而为大家所熟知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的著名代表作,它所反映的就是与道教有关的神仙之事,这就为唐代法曲掺杂道曲提供了佐证。
唐代法曲代表作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唐代法曲代表作是什么
唐代法曲代表作是《霓裳羽衣曲》。
法曲,一说是道观所奏之曲另一说则认为,法曲又称“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传至中原地区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相结合,至迟从梁代(502 -557)起,以清商乐为主的“法乐”即已出现,后发展为隋代法曲。唐代法曲又掺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据《乐府杂录•雅乐部》记载,盛唐宫廷内宴,“皆奏法曲”而到了唐代后期,“内宴即全不用法乐也”。 如此看来,法曲又称“法乐”是有根据的。而为大家所熟知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的著名代表作,它所反映的就是与道教有关的神仙之事,这就为唐代法曲掺杂道曲提供了佐证。
浙江民歌代表作
代表作是《采茶舞曲》
这首采茶舞曲应是1977年中央新闻电影厂纪录电影里专为朱逢博拍摄的。里面的歌词有学大寨内容。以后朱逢博在太平洋录音的唱词已经修改了,朱逢博都唱得太好了。为此她到上海越剧院拜师学习用浙东方言来唱这首歌。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风格。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似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像老年人对丰收的赞美。
浙江民歌代表作
01乡村童趣
02对鸟
03蘑菇头号
04什么花开双对双
05采茶舞曲
06秋色最好是桔乡
古罗马戏剧代表作
古罗马戏剧萌芽于农村丰收节庆。每年12月举行的萨图尔努斯节是罗马人的传统节日,在葡萄栽植或收获季节,罗马人也举行庆祝。节庆期间流行的菲斯刻尼调的即兴诗歌对唱包含有戏剧的萌芽成分。古罗马戏剧演出不是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而节庆期间的娱乐,一般只演出,不比赛。女角色由男角扮演,重视演技和语言表达。
影响
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古罗马的世俗戏剧传统受到教会的压制和摧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古罗马戏剧才重新受到重视,人文主义者从中得到启迪,把它作为与教会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古典主义时期,古罗马戏剧继续受到推崇,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和喜剧和塞内加的悲剧成…
华均彦代表作
二泉映月。
华彦钧(1893-1950),人称“瞎子阿炳”,江苏无锡人,自幼随其父雷尊道士华清和学习各种乐器。华清和死后,他经常同民间吹鼓手交往,并参加他们的吹奏活动。后因道产变卖殆尽,沦为街头流浪艺人,依靠演奏为生。在二胡、琵琶的创作、演奏上有相当大的造诣琵琶技艺尤为高超解放初期被发现于无锡街头,经录音留下二胡曲三首:《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三首《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华彦均病逝于1950年。
民间艺人华彦钧的二胡代表作
二泉映月
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即阿炳,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是中国杰出的一位民间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