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的故事情节概括

更新时间:2023-05-18 14:30

故事情节概括如下:

1、他明明是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

2、他明明没有借钱给人家,却偏要人家还利息,中人求情也不肯,硬是把人家的“驴和米同梢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3、他明明是想不给人家船钱,却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

4、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5、他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直到严监生死后“过了三四日”,才见“严大老官”“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严监生的故事情节概括的相关内容

监生历事制解释

“监生历事”名词解释:是明朝国子监的一种教学实习制度。起因是为了弥补明初官吏的不足,实行结果,监生历事,可以较广泛地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历事指到监外历练政事,其中“事”是指“吏事”,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以锻炼和考察其政务才能。

考核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中下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格,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

除了中央政府各部门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良田、督修水利等。明朝监生历事制度可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业务部门使用人才直接挂钩…

严监生姓什么

严监生姓严,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河北保定人,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严监生是一个姓严的国子监生员。监生是国子监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所以人们叫他严监生,他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注音解释

回严监生读音:yán jiàn shēng

严监生

吴敬梓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角色

严监生,中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代表。

严监生家财万贯,却吝啬成性,在临终之际,迟迟不肯断气,伸出两根指头,他的侧室赵氏猜中他的心事,将灯里点的两茎灯草挑掉一茎,他这才肯断气。这就是著名的《两茎灯草》故事。

严监生注音解释

“监”大多数情况下读一声:jiān。在“严监生”中,严是姓,“监”的音节是jiàn,读四声,“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监生和贡生那个地位高

监生地位高一点。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荫生,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的监生资格。

严监生是什么时期的人

严监生出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所以说在文中是以明代为背景的,严监生是明代人,但作者为清代,严监生的事例反映的是清代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