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抗灾技术或发明

更新时间:2023-04-17 13:12

今年的抗洪救灾中,我们能看到救援人员奋力填沙包、涉水堵管涌等动人画面,而在这背后,还有一批科技含量十足的“神兵利器”。防汛机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增加了我们战胜洪水的“底气”。

风云四号“洞察先机”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我国首颗三轴稳定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整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欧美最新一代同类卫星的水平,在汛情期间对水体面积和雨带变化做出了持续而精准的监测,为天气预报和抗洪抢险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持。

红外无人机“精准寻人”

7月9日下午5时许,吉安市峡江县6人被洪水围困。雨势越来越大,水位不断上升,被困人员所处的建筑已成“孤岛”,随时有被冲毁的危险。情况紧急,当地先后派出两支救援队前往救援。但由于洪水已漫过路面两三米深,且晚间视线受阻,救援队迟迟无法抵达,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指挥部渐渐与被困人员失去了联系,情况越来越危险。

00:46

关键时刻,红外线无人机成为搜救“强兵”,深入“孤岛”探测被困人员情况,并提供路面水情信息。凌晨4时,经无人机确认,受困人员全部安全。当地救援人员在红外线无人机遥控指引下,紧急制定救援方案和前进路线。7月10日凌晨5时36分,6名受困人员被成功解救。

今年的防汛抗洪过程中,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盘旋在抗洪一线,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

“北斗预警”避免伤亡

刚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防汛救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暴雨洪水不仅带来了洪涝灾害,也导致一些地区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隐患大的区域,相关部门将安装载有北斗芯片的设备安装在山体土地上,山体哪怕出现很细微的位移,都会被侦测到并发出预警,从而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

“智慧方舱”信息集成

在抗洪救灾前线,解放军信息方舱不但能以战时状态实时对救援分队发出行动指令,还可以综合多方天气、水文等信息对汛情进行研判。

东部战区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旅长付国涛说:“指挥抗洪就像指挥打仗一样,因为不知道哪里会出现新的情况,借助先进的通信手段和侦察手段,可以极大提高指挥效率。”

“双保险”保护官兵

科技装备和专业设备的运用,还体现在对救援人员的进一步保护。在江西九江江洲镇抢险现场,抗洪官兵除了身着救生衣,腰间还系了一条5厘米宽的气胀式救生腰带。

如果有人不慎落水,只需拉开充气阀门,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会将气囊迅速充满,变成围在腰间的一个救生圈。

“变形金刚”动力舟桥

动力舟桥外观看起来和普通钢铁浮桥相似,作用与渡船类似,可以快速拼装与分解,能通过水路直接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运至决口处,大大提升封堵作业效率。

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大数据研判、红外无人机搜救……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抗洪抢险。

我国有哪些抗灾技术或发明的相关内容

深圳技术大学为什么分这么高

深圳技术大学从2019年首次独立招生,学校首年独立招生录取807人,招生的六个省份均高于一本线(高优线/自招线)录取其中,广东省理科投档线进入前十。有人质疑深圳技术大学的分数高是因为招生人数少,而2020年,深圳大学把招生的省份扩大到广东、黑龙江、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宁夏、甘肃、贵州等十省招生,计划招生1600人。

我国古代技术神话资料最多的著

山海经,山海经全文讲述中国古代神话,技术神话没有听说过,不知道有那些,但是神话资料最多的,整篇幅的神话的就是山海经,后事的关于神话的传说也好,故事也罢,基本上都会有山海经的影子,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起源也源头,想要了解更多神话故事,就去看山海经吧

我国古代技术神话资料最多的著

是《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

水稻旱优78种植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早稻3月15日前、晚稻7月15日前播种桂中、桂北作早稻或中稻3月~5月底前均可播种高寒山区作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2.5~15千克。

2、合理密植

适时移栽每亩插(抛)秧1.7~1.9万蔸,秧苗叶龄3.5~4.5叶抛栽5.5~6.5叶插秧。

3、科学水肥管理

亩施纯氮8~10千克,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多施钾肥水分管理浅水移栽,薄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干干湿湿到成熟

4、病虫害防治

及时做好稻瘟病、稻曲病、矮缩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江西贝母种植技术

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生荒地可选种1季大麻,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

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作1.3米宽的畦。每亩用堆、厩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100公斤,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浅翻,畦面呈弓形。

贝母以种子繁殖为主。⑴培育种子:6-7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1厘米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亩用鳞茎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喷镇草宁,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

浮螺养殖技术与利润

浮螺养殖利润丰厚,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1、场地:选择建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洁、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2、饲喂:浮螺是杂食性动物,可以给其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菜饼、豆饼等作为食物,注意将食物剁碎混匀后进行饲喂。

3、管理:浮螺在养殖期间,需保持好水池的流动性,要经常为其注入薪水,用来调节水质,让浮螺更好的生长。

浮螺养殖技术与利润

一、浮螺养殖技术:

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