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服饰特点是什么急用

更新时间:2023-04-17 13:15

( 一) 以披挂式和缠绕式为主,简练、自然、单纯、自由舒展

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带来了人们自然随性的生活方式。在其影响下,古希腊服饰造型呈现出简练、单纯、自由、舒展的特点。服装大都不经过剪裁、缝合。人们穿衣服基本上都是拿一块布料在身体上披挂、缠绕、穿插,最后用别饰针和束带固定。这种服装外观独特,看似无形却有形。

(二)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匀称、协调

早在 2500 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定律。0. 618 这个比值看似简单,却具有魔幻般的魅力,这一点在科学与美学领域无数次得到了印证。那些精美的建筑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个比例。在致力于展现人体美的古希腊服饰设计中,黄金分割理论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三) 宽松、舒适,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审美

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 “古希腊的服饰穿脱均是很容易的事,举手间便可以完成。他只能勾勒出人体的基本体型,绝不紧裹躯体。”古希腊服饰的构成可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四) 以白色基调为主,用色清新淡雅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马库斯·西塞罗认为: “适当的比例还要加上悦目的颜色才能称作美。”古希腊人眼中的“悦目的颜色”为白色。古希腊人最喜欢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高贵,这与希腊哲学与人文精神相符,于是白色成为古希腊服饰的主打色彩。

古希腊服饰的类别

多利安式丨Doric order

在服装上的特色是前胸有翻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Apoptygma)面料,无袖,肩部用别针固定,常用厚重的毛织物面料,有庄重、古朴、粗狂特点,具有男性特征。

爱奥尼克式丨Lonic order

服装上,上身没有向外面的翻折,用腰带将宽松的长衣随意扎一下,面料多用麻织物,衣褶细腻,多而柔和,具有女性的优雅特征。

希玛纯丨Himation

这是一种古代希腊男女都穿的披身式长外衣。早期的希玛纯是用亚麻羊毛制作的,装饰很少,后来周边有的加以典雅的图案装饰。非常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长披肩。

鞋履

古希腊一般的男子不仅在室内,甚至在户外也都赤脚,或穿着凉鞋,凉鞋都是鞣皮或红色、白色、黑色的牛皮做的,一般长及脚踝。鞋面部分是用皮带儿编成的,不同的编发产生许多变化。还有一种包着脚踵的有后跟的凉鞋,鞋面部分呈窗格状,也是用皮带儿编成的。一般人的鞋底较薄,军人穿的鞋底较厚,都是平底的。这两种鞋在古希腊通称为“克莱佩斯”(krepis)。

此外,还有把整个脚全包起来的袜子状的短靴和旅行者或军人穿的半长靴。在古希腊称短靴为“恩多罗米斯”(enduromis),呈半长靴为“科特尔诺斯”(kothornos)。古希腊的上流女子也穿凉鞋,旅行时也穿短靴,总的来讲与男子的鞋差不多,但是在色彩上要艳丽一些,常用红、白、绿等色,而且除皮革材料外,还常用布料做鞋。

配饰

古希腊的装饰品多为金属制品,宝石类较少,女性比男性用得多,主要有固定衣服的别针、饰针以及固定头发用的发簪,这些发簪有象牙制的,有骨制的,也有黄金制的。另外,各种头饰、项链、手镯、臂饰、踝饰、胸针、耳环和戒指等也广为使用。除了首饰外,女性还常有一些小东西,如用美丽羽毛做成的女性自用的小扇子,精致的小手镜等。

古希腊的服饰特点是什么急用的相关内容

宁波竹编最大特点

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当艺术和生活碰撞,那就是一种独特的美。宁波竹器编织工艺有着数百年历史,竹编器具结实耐用而且用途广泛,种类丰富,是宁波传统手艺之一。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了丰富的宁波文化。其中宁海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是宁海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宁海竹器编织因其篾细、结实而闻名。

宁波是竹编的“故乡”。四明山盛产毛竹,自古以来就用来编制各种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等用具。宁波当地盛产毛竹,经过脱脂漂白之后,洁白剔透,灵巧可爱。由此编织出的生活用品或工艺品,精巧细致,色泽鲜亮,可与白玉相媲美。

勾心斗角人的特点

勾心斗角的人,心眼小。特点就是喜欢看戏,占便宜,容易嫉妒,心思深沉。

首先,勾心斗角,说明心思多,很多坏点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勾心斗角的人看不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嫉妒心强。

最后,勾心斗角的人城府深,很喜欢下套让别人陷入两难境地。所以还是远离比较好。

勾心斗角人的特点

表里不一的人

有些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永远不要信他任何一句话,这些人表面上对同事毕恭毕敬,背后十分轻视,对领导也是阿谀奉承,但内心里却不屑一顾,这类人表面上十分圆滑,实际上令人厌恶。圆滑是吃职场社交的一种行为,这在职场…

水作为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物距无穷远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但像距比物距远时,会在光屏另一边产生一个正立的虚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时,物体在透镜的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屏的距离位于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与实像高度的大小之比等于物距与像距之比。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时不成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桃秋艳一品种特点

(2)品质佳: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达12.5%以上,最高达17.0%。

(3)耐贮运性强:果肉硬溶质,果实硬度12.2kg/cm2,果实货架期2周左右,适合远距离运输。

(4)易着色且全面着色:果面着深红色,色泽美观,套袋后,果实100%着色。

(5)果实整齐度好:果实的大小整齐度是桃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平均单果重310g,最大635g

(6)果实成熟度一致性好:不同果实之间、同一单果不同部位成熟一致。

(7)自花结实、早果早丰结果早、丰产性强:秋燕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具有早结果、早丰产的突出优良特性,定植后2年生…

利簋的特点。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