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3-04-17 09:54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翻译: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出自《用人之道》:“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好国家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用人之道》出自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唐太宗论举贤”。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意思的相关内容

君子无怨自修的句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君子无怨自修的句子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

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

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

两三竿竹见君子出处

诗句两三竿竹见君子的出处出自《唐诗宋词》。

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两卷道书三尺剑半潭秋水一房山。

吾山自信云舒卷片心高与月徘徊。(集宋诗句)

极清閒地是兰若观自在春于竹林。(集兰亭序字)

述古期同彭不作临风若遇惠之和。(集兰亭序字)

扬帆学海心潮激策马书山眼界宽。

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老舍)

时契幽怀同静气因观流水悟文情。(集兰亭序字)

园中鸟语劝沽酒窗下日长宜读书。(集黄庭坚句)

吾非君子,但心存良知的意思

这话的意思是我并不是那些有着优良品行的人,但是我的内心中也有着更多美好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之中,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前行过后,就能够得到一个精确的答案,就能够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的东西是否值得。只有懂得这些东西之后,才能够不断的去前行。

吾非君子,但心存良知的意思

有自谦也有自夸的双重意思。意思是我虽然不是君子,但起码的良心是有的,比起有些自视为君子,却暗地里干尽丧尽天良的人强

是以君子远庖厨的以

是以君子远庖厨意思是: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这里的以是所以的意思。

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节选:

曰:“无伤⑿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⒀也。”

译文: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君子为而不争。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为而不争。下一句是

小人争而不惜

人生在世,学会不争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所谓天道既是人道,人道就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处,如何跟世界相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与父母争胜负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君子为而不争。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