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者爇香于鼎句式类型

更新时间:2023-04-27 02:01

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

问者爇香于鼎翻译成求问的人在香炉点燃香。问者于鼎爇香,于鼎是介词结构,在句中修饰爇,做状语。位置应该在前面,却放在了后面,这样的句式就是状语后置句

例如,也是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问者爇香于鼎句式类型的相关内容

顷之,持一象什么句式

“顷之,持一象笏至”这个句子是文言文特殊句式之一的省略句,这个句子省略了主语祖母。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省略主语,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爱”前省略主语“人”

②省略谓语,省略谓语相对来讲不太常见

③省略宾语,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及”后省略宾语“之”

④省略介词,这种省略在文言文中很普遍,如“生石罅”中“生”后省略介词“于”。

顷之,持一象什么句式

语出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原句为“顷之,持一象笏至”。整句可译为,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笏过来。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量词…

举予以人句式

举以予人,从文言文句式角度看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的宾语“之”,指代先祖父拼来的“尺寸之地”。这句话出自北宋苏洵的《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这句话的意思是,(六国国君)的子孙们看待土地不很爱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扔根草一样。

不亦说乎是被动句式吗

“不亦悦乎”不是被动句,它属于固定句式。被动句指的是主语是动作承受者的句子,例如“她被我打了”。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于”作被动标志,如“不拘于时”

②用“见”“见……于”表被动,如“是以见放”

③用“为”“为……所”作被功动标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用“被”作标志,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无被动标志,但意念上是被动句,如“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也是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之一。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是什么句式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看,这句话是一个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而以膏腴之地封之。

这句话出自先秦史学经典著作《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夫人您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并拿肥沃的土地封赏他。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句式是什么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这句话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角度考虑,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句,“被”表示被动的标志词。这是明朝张溥的文章《五人墓碑记》中的句子:“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这里,丁卯,指丁卯年望,农历每月的十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周先生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