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抗震等级划分为: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②中国抗震烈度表
本标准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度到Ⅻ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抗震等级与抗震烈度表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3、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5、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抗震等级与抗震烈度表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四级。一般来说,地震等级可以分为一到四级,如果用表达的话,可以分为非常严重、严重、较严重、一般四个等级。在中国建筑行业,这一等级标准一直得到严格执行。
抗震等级也是根据设计部门或设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同时也是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建筑高度四个因素来确定的。同时可用于不同抗震等级的具体设计。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是由设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同时也根据“建筑重要度分类和设防标准”进行设计的。此外,它还基于烈度、结构类型和建筑高度等。同时又是不同抗震等级的具体设计。
抗震等级与抗震烈度表的相关内容
2000年抗震烈度设防标准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预估烈度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又称地震烈度。
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抗震等级与抗震烈度表
①抗震等级划分为: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②中国抗震烈度表
本标准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度到Ⅻ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抗震等级与抗震烈度表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
基本烈度和场地烈度的区别
在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基本烈度(规范称为抗震设防烈度)分为6,7,8,9度。
没有也不存在场地烈度一说,只有场地类别(简述):设计地震分一,二,三组。场地类别分五类场地(由于是罗马数字表示,内容暂略)。
由于不存在场地烈度(只有场地类别),所以,两者也不存在区分一说。
(批阅人,建议你学习阅读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后,再批阅此题)
基本烈度和场地烈度的区别
两者区别:
地震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最大可能性。
抗震设防烈度是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它不仅和当地…
抗震设防烈度85度有什么要求
建筑的抗震烈度,全称应为抗震设防烈度。烈度分为6度,7度,8度,9度(共四个烈度)。因此,不存在抗震烈度为85度的规定,因而也不存在(85度)有什么要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