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锯,课文

更新时间:2023-04-17 10:33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道口子。这可提醒了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了锯。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鲁班造锯,课文

鲁班造锯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位出色的工匠名叫鲁班。据说,他造过会飞的木鸟儿,造过攻城用的云梯,有好多好多发明创造。我国的木工、泥瓦工和石工们都尊他为“祖师”,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有一次,鲁班要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叫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那时候,还没有发明锯子,砍树全靠斧头,费劲不说,还特别慢,一天砍不了几棵,木料供应也就赶不上工程进度。鲁班心里很着急。

有一天,鲁班决定亲自上山去。那山又高又陡,鲁班躬着背往山上爬。忽然“哧溜”一下,一脚踩空了。他赶忙抓住一把草,总算没摔下去。可是手上被小草拉破了几道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很奇怪:呃,这草叶儿怎么这般厉害?于是他抓起一把小草,看了又看,这才发现这种草的叶子边缘有许多又尖又快的细齿。他又用手指在小草上轻轻一拉,手指又被拉破一道小口子。这一来倒提醒了鲁班,他自言自语道:“有道理,有道理……”

鲁班回家以后,仿照小草的样子,打了一条带齿的铁片,把细齿磨得很尖利,在木头上拉了拉,嗬,一下就拉开一道口子!鲁班又打了好几条这样的铁片,叫徒弟拿去锯树,果然比用斧头快多了。

后来,鲁班又做了一个工字形的木架子,把带齿的铁片装在木架子的一边为了牢固,又把另一边的两头用绳子联结着绞起来,这样,用起来就更灵便了。后来,人们把这个工具叫做锯子。

鲁班造锯,课文的相关内容

爬天都峰是怎么把课文写清楚的

《爬天都峰》短文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依次写了“爬山之前──爬山时──爬山后”把徐霞客和朋友登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爬天都峰》一文讲述了徐霞客和朋友一起登天都峰的经过,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徐霞客多次帮助和鼓励朋友一起登上了山顶,赞扬了徐霞客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文中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徐霞客是旅行家,历经艰险踏遍了祖国山水,然后从第二自然段开始详细描述一次徐霞客和朋友登山的经过。

复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注要讲述了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了解了情况,知道是巫婆和官绅串通一气造成的,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兴修水利,拯救了邺这个地方的老百姓。

复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西门豹治邺,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新又繁荣起来。

小书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一年级课文小书包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出小书包里面的装的学习有具和课本,第二自然段写出的小书包上学别迟到,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

小学课文买鞋的故事

古时候,郑国有个人想买双鞋。他在家里比着自己的脚量了个尺码。

这个人匆匆忙忙地来到集市上,找到了要买的鞋。他摸摸口袋,说:“哎呀!我忘记带尺码了。”转身就往家跑。等他拿着尺码赶来,集市已经散了。他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就是小学课本上的买鞋的故事。

角楼上这篇课文的意思

应该搞错了,没有角楼上这篇课文,只有《八角楼上》这篇课文。

《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井冈山的茅坪村八角楼上,忘记了条件的艰苦和寒冷,刻苦、专注地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赞扬了先辈们公而忘私的奉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