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问天出自哪

更新时间:2023-04-24 10:55

出自更漏子·柳丝长 唐 · 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

此情可问天出自哪

更漏子·柳丝长

唐 ·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此情可问天出自哪的相关内容

知恩报恩天下少出自哪里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近义词有:知恩图报、知恩报德,反义词有:恩将仇报,知恩报恩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指知恩图报。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谁的诗歌

元代著名作者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开篇第一句就是这样子的一个问句,通篇感人肺腑之言多。通过一对大雁生死不渝的感情,这一句问句直击人的灵魂。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谁的诗歌

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摸鱼儿·雁丘词》,全诗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

妈妈妈妈我爱你出自哪首儿歌

这是出自《妈妈妈妈我爱你》,由田康哉演唱的,词曲是轻云望月。歌词如下:妈妈妈妈我爱你,把我带来多彩的世界里,你的养育之恩我会牢记,我要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妈妈妈妈我爱你,在我心里你是最美丽,谢谢你为我遮风又挡雨,让我的童年阳光洒满地,……

天行有常,不为饶城出自

应为“天行有常,不为侥幸”。

出自荀子《天论》,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

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学宫祭酒”。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

抱秋出自哪里

出自现代诗人左河水的《立秋》。

原文: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译文:秋风落叶,雨滴梧桐,进入金秋的时节,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农民在稻田里讨论今年的收成如何。时令已交初秋,天气尚未凉爽,依然如在夏季一样能听到蝉声一片,而且天气越热声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