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历史情况

更新时间:2023-05-09 23:18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东岸,并因此而得名。北接巴西,西邻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面积176215平方公里。人口 299万(1984),其中白人占90%,印欧混血种人占 8%。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蒙得维的亚。

独立前的乌拉圭

乌拉圭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查鲁亚人。1516年,西班牙探险家J.迪亚斯·德·索利斯发现这一地区,他在拉普拉塔河北岸登陆后被印第安人所杀。1680年,葡萄牙人在科洛尼亚建立殖民点。1726年,西班牙人建立蒙得维的亚城,并逐渐向周围扩张。1776年,乌拉圭被划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次年,西班牙人攻占科洛尼亚,乌拉圭遂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07年2月,英军攻占蒙得维的亚,以此作为入侵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基地。在英军 7个月占领期间,蒙得维的亚军民奋起抵抗,并支援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反对英军入侵的斗争,终于迫使英军投降。

1811年2月,乌拉圭爱国者发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攻占了索里亚诺和梅塞德斯。同年4月,民族英雄J.G.阿蒂加斯从阿根廷回到乌拉圭,领导独立战争。5月,在拉斯彼德拉斯战役中打败西班牙殖民军。1814年,阿根廷派军占领蒙得维的亚。1815年,阿蒂加斯的部队攻克蒙得维的亚,随即控制乌拉圭全境,并成立了议会和政府。此后,阿蒂加斯继续同企图吞并乌拉圭的巴西和阿根廷的军队作战,1820年战败,退入巴拉圭。1821年葡萄牙把乌拉圭并入巴西,改名为西斯巴拉丁省。1825年4月19日,逃亡在阿根廷的33名乌拉圭爱国者在J.A.拉瓦列哈率领下回到乌拉圭,发动武装起义。同年8月25日,起义军收复蒙得维的亚,宣布乌拉圭独立。10月,起义军在萨拉蒂战役中获胜,赶走了巴西军队,并宣布乌拉圭并入拉普拉塔联合省,但导致巴西向阿根廷宣战。在英国干预下,1828年8月27日巴西与阿根廷在蒙得维的亚签订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见乌拉圭战争)

独立后的乌拉圭

乌拉圭独立后,于1830年7月18日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同年10月,J.F.里韦拉被选为第一届总统。1835年形成红党和白党(见乌拉圭红党和乌拉圭白党)两大政治集团。此后至1903年,两党争夺政权,政府更迭频繁,其间大部分由红党执政。1839年,阿根廷独裁者J.M.de罗萨斯在白党支持下侵入乌拉圭,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爆发。1843~1851年,乌拉圭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蒙得维的亚保卫战,粉碎了罗萨斯兼并乌拉圭的企图。1865年,乌拉圭又同阿根廷、巴西结盟,卷入反对巴拉圭的战争(见巴拉圭战争)。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欧洲市场对谷物和肉类的需要量增加,乌拉圭的畜牧业和农业迅速发展,屠宰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这前后,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移民大量拥入,促进了乌拉圭经济的发展。1903~1907年和1911~1915年,红党领袖J.巴特列·伊·奥多涅斯两次担任总统期间,实行司法、行政、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民族经济,限制外国资本的渗入,带来乌拉圭政局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1929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乌拉圭出口锐减,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恶化,政局动荡。1933年3月G.特拉发动政变,废除国家行政委员会,解散国会,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直到1938年A.巴尔多米尔将军当选总统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乌拉圭保持中立,1945年向轴心国宣战。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加紧向乌拉圭渗透,逐渐取代英国而控制乌拉圭的重要经济部门。战后,乌拉圭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开始兴建炼钢厂和大型水力发电站,扩大公路网,增建科学、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设施。农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到1954年,乌拉圭已由大米和小麦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951年举行公民投票修改宪法,将总统制改为国务会议制。1954年以后,乌拉圭经济恶化,导致工人示威和人民普遍不满。结果在1958年的大选中,执政93年的红党被击败,白党领袖M.R.埃切戈延当选总统。1959~1967年白党执政期间,颁布镇压进步活动的“安全法”,修改宪法,废除国务会议制,恢复总统制。1967年红党再度执政。1973年2月,陆、空军发动政变,以国家安全委员会名义参政。以后,军人相继通过国务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操纵政权,实行独裁统治。1981年7月,军政府同红党和白党就修改宪法和拟订政党法达成协议。同年9月1日,国家委员会任命前陆军司令G.C.阿尔瓦雷斯·阿梅利诺为总统,组成向“全面恢复民主”准备条件的过渡政府。1982年6月颁布《政党组织法》,准许红党、白党和公民联盟恢复政治活动。1983年军政府宣布暂时禁止这三个政党公开活动。1984年1月,爆发了全国大罢工7月军政府恢复政党活动。同年11月举行总统选举,红党候选人J.M.桑吉内蒂当选总统。桑吉内蒂政府对内执行“巩固民主、振兴经济”的政策,广泛开放民主,强调全国和解与团结对外奉行和平与开放的外交政策。1988年2月3日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乌拉圭历史情况

乌拉圭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680年后一直被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177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被葡萄牙占领。1821年并入巴西。1825年8月25日脱离巴西帝国独立。1973年成立军政府,1984年还政于民。[2]

乌拉圭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农牧业较发达。2021年,乌拉圭国内生产总值592.88亿美元,增长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734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2年乌经济增长4.5%

乌拉圭历史情况

乌拉圭为移民国家,白人占90.8%,大多为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印欧混血种人占5%,黑人占4%。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结束军人独裁统治后,乌民主政体不断巩固。2010年3月1日,穆希卡总统宣誓就职,成为乌拉圭历史上第二位左翼总统。

乌拉圭历史情况的相关内容

遂一天下有什么历史意义

元朝的统一不仅仅是统一原来的一些分裂的领土,更是扩大了领土。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历史意义如下:

1,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少数民族文化盛行。

2,人民被分层次,不公平,奴役现象严重。

3,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加速

4,社会更加黑暗腐败。

5,社会生活动荡不安。

6,疆域广阔。

中国在历史轨迹中的方位属于

可以说,在过去的时期,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定位的。国家的走向是模仿前朝,以家族、个人意愿去维持的。只有到了新中国,国家才有了准确定位——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如下: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圣人。两个人差不多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孔子生于公园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卒于公元前399年。

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教育学生。

孔子犹道不犹贫。苏格拉底针砭时弊,坚守真理。至死不渝。

世界历史最严重的虎灾

1632年正是明朝末期,巴山蜀地在当时发生了史无前例大规模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就连老虎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凑热闹成群结队穿梭于巴蜀之地,很多县衙门每天都会收到老虎吃人的信息。其中光四川南充知县黄梦卜向上级汇报说,此前他招来的户口人丁是506人,没想到竟有228人被老虎吃掉,在后来又补招到南充落户同行74人中,有42人被老虎吃掉。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死于战乱的百姓达到了十分之七左右,而死于饥荒包括瘟疫的百姓达到了十分之一二,剩下的基本上都被老虎吃到了,所以在巴蜀之地很少会看到会有活着的人。

这场“虎灾”在四川境地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四川各地的地方志都有相关文献记载,其中在…

2021高考广东历史考什么卷

2021年高考广东历史考的是国1卷,高考全国有国1、国2、国3卷,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自主命题,相对来说国1卷难度比国2卷、国3卷高,广东从2021年开始实行3十1十2的选科考式,3就是语文、数学、英语,1就是历史或物理,2就是化学、地理、生物、政治中选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