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匡章,曾率联军攻克函谷关,险灭秦国。
魏国吴起,屡败秦军,夺取秦河西之地。
燕国乐毅,差点灭了齐国。
秦国的白起。
韩国的暴鸢。
赵国的李牧。
楚国的项燕
战国七雄名将
《战国七雄》名将:秦国有白起、王翦,赵国有廉颇、李牧,燕国有乐毅,魏国有庞涓,齐国有孙膑、田忌,楚国有昭阳、项燕,韩国有冯亭。
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战国时期的七个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名将
齐国第一名将:田单
田单是临淄人,最开始只是担任市掾,负责管理临淄市场的秩序,类似于城管头子的意思。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湣王田地发军攻灭,引发六国仇视,因此燕国乐毅率领五国军联军大败了齐国,在生死存亡之际,田单被赶鸭子上架担任了统兵将领,没想到田单还真有带兵打仗的天赋,以火牛阵大破燕军,被齐王封为了安平君
楚国第一名将:项燕
项燕是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而项燕所处的后代是战国末期,楚国曾作为七雄中赫赫有名的霸主,项燕能担负楚国第一名将,是有他的真能耐的。项燕曾率军打败秦将李信,攻入秦军两个营地,杀死秦军七个都尉。不过最终还是倒在了秦军攻占天下的阵地前,项燕临死之前还立下豪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终应验在了侄子项羽的身上。
燕国第一名将: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正是在乐毅的辅助下,燕王才能顺利的振兴了燕国,公元前284年,他曾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了70余城。要不是燕王猜忌,恐怕当年田单也不可能轻易的反败为胜。
韩国第一名将:冯亭
韩国实际上能拿得出手的名将还真比较少,也就只有冯亭了。当年冯亭把上党甩给了赵国,引得秦国派兵攻打赵国,因此而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若不是赵国换将赵括,恐怕这赵国和秦国这仗还有的打。
魏国第一名将:吴起
吴起是战国早期的军事家,而且还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吴子兵法》被后世尊为兵家圣典,与孙武并称为“孙吴”,死后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仅仅用了5万步兵,三千骑兵便打败了秦军。可见吴起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
赵国第一名将: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两个在秦国两个在赵国,在赵国的是哪两个呢就是廉颇和李牧,如果要在这两个中选一个,相信很多人都会投廉颇。别的不说,在长平之战前,秦国的攻势多凶,廉颇最后都给守住了。九年后,已经七老八十的廉颇又击了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实乃不可多得的名将。
秦国第一名将:白起
如果要在战国七雄的代表名将中,选出一个最厉害的名将,想必很多人都会投白起。在白起所处的年代,他的名字就是一个死亡的诅咒,没有人打败过他,被他打败的人大多都被他杀的一干二净,长平之战、伊阙之战白起所坑杀的俘虏何止百万,正因如此白起才有了“人屠”的称号。可惜功高震主,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楚国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战国名将--乐毅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诸葛亮在隐居隆中、躬耕城商期间,曾“管、乐”自许,希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这里所说的“管、乐”,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其中的“管”,就是春秋前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而“乐”,则是指战国中期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旷世名将乐毅。 战国名将——吴起吴起,中国历史上与孙武齐名的兵法大家,后人谈兵论道,皆以“孙吴”并称可见一斑。但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更是名震天下的政治家、改革家。单以“军神”二字,实不足以概括吴起那光辉而瑰丽的一生。 吴起是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陶西)人(另一大改革家商鞅也是卫人,荆轲好象也是卫人。呜呼!何卫国蕞尔小地,名人之多也)。其生年不可考,卒年为公元前381年,据钱穆,孙开太等学者考证,他大概享年60岁。由此推断,吴起应出生于公元前440年左右。 战国名将——赵奢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战国名将——白起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廉颇,赵国人,主要活动是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赵悼襄王(前244-前236年)时期。 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参见秦灭六国的战争)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蒙恬(~公元前21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 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战国七雄名将的相关内容
马文升算是名将吗
明朝除了开国元勋和戚继光外,其他的人只能勉强称为名将。
马文升(1426—1510),男,明朝大臣,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
景泰进士,官兵部尚书、少师兼吏部尚书等职,位居一品。去世后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端肃。一生成绩显著,先后辅助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故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
雷氏十大名将
雷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
雷焕,晋代天文学家。雷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雷海青,唐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
雷万春,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从张巡守雍丘城陷后,与张巡同遭杀害。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
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雷发达,字明所,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
东吴名将丁奉结局
孙休即位时,丁奉已经官居左将军。当时丞相孙綝把持朝政,其心不轨。也正是丁奉献策。利用腊祭聚会,诛杀了落单的孙綝。
孙綝伏诛,利国利民,而丁奉则是头功,被升为大将军。
对外御敌,对内诛乱,可谓是智勇双全,更重要的是他对孙氏集团始终忠心不二。然而丁奉为什么没能得到好下场呢
建衡三年,丁奉去世,他那不圆满的结局也正是开始了。原来丁奉随着地位的提升,也逐渐骄傲起来,开始目中无人。所以在他死后,那些怨恨他的人纷纷来掀他的老底,查出了他以前曾有出军无获之事。吴主孙皓便将丁奉一家全流放到临川。
三国九江郡名将
三国九江郡的名将是周泰,九江下蔡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三世老臣,作战勇猛,曾多次救孙权于乱军之中,曹操最后一次亲征江南时,临阵观战,感其勇,赞曰:“文章绵绣之乡,果有如此虎将”
三国前100名将寿命
六十岁以上,廖化九四岁,丁奉八十一岁,黄忠七十四岁,韩当六十九,郭准六十八,朱然六十七,程普六十五,黄盖六十四,夏候惇六十四,徐晃六十三,马岱六十三,曹洪六十三,陆逊六十二,姜维六十二,于禁六十二,马腾六十二,赵云六十一,五十以下魏延五十九,关羽五十八,夏候渊五十七,曹仁五十五,张飞五十四,诸葛亮五十三,张辽五十三,马超五十,甘宁四十八,吕布四十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