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菲利普亲王母亲

更新时间:2023-04-17 14:51

菲利普斯亲王的母亲叫爱丽丝。一位耳聋的残疾人,但她坚强努力,自强不息,不但学会口语,还学会多门外国语言,成为一位美丽多才志坚的奇女子。

英国菲利普亲王母亲

答∶爱丽丝。

英国女王去世,最终被葬到了家族墓地:乔治六世纪念堂,而随她一起“入住”的还有丈夫菲利普亲王的灵柩。

这不免让人唏嘘,菲利普亲王生为王室女婿,死了也要在女王身边相依相伴,一辈子终究脱离了自己的家人。

说起来,菲利普亲王还真是个苦命的人,从小随父母流亡,整个童年时期其实都是在漂泊中成长的,靠不上父亲,也没有母亲在身边。

菲利普亲王的父亲安德鲁王子是个真正的纨绔子弟,将妻子送进疯人院,将4个女儿打包嫁出去,将儿子安置在别人家,然后自己带着情妇到外面潇洒快活。

自然,这样的父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因为他本身经济入不敷出,又得不到儿女、妻子的认可,死的时候是在法国,身边根本没有亲人。

这种结局看上去非常寥落,但却远比不上菲利普母亲的苦命。

如果说菲利普亲王与父母都是苦命人的话,那父亲排在最后,母亲则是第一苦命人。

菲利普的母亲爱丽丝,一位真正的蓝血后裔,她的外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二女儿,父亲是路易·蒙巴顿亲王,出身高贵,血统纯正。

可惜,爱丽丝从出生就是听力障碍,为先天性耳聋。

母亲身为公主,自然对她的残缺格外注重,从小便教其唇语,然后在听不见多少声音的情况下,教她学会了说话,而且是德语、法语、希腊语、英语多国语言。

爱丽丝如果健全的话,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学霸。但她在17岁的时候遇到了多情的安德鲁王子,从此一婚误终身。

当然,爱丽丝漂亮、优雅,有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时的风范,妥妥的王室贵胄,嫁给希腊王子也不算高攀。

只是她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主动权,从来没想过在父亲、丈夫之外掌控自己的人生。

“几乎所有的稳定点都被推翻”

那就是爱丽丝的命运,在家从父母,出嫁从丈夫,哪怕丈夫花心在外,风流无状,她只有暗自垂泪的份。

这似乎让人们想起她结婚时的小差错,当时牧师站在教堂为她与安德鲁主持结婚典礼,牧师问她: “你是否在此之前答应过别人的婚约”

一向靠着别人唇语来读意思的爱丽思却因为牧师浓密的胡须遮住了唇部而做出错误的回 “Yes。”

牧师再次问爱丽丝: “你是不是自愿嫁给安德鲁王子的”

她再次给出错误的回 “No 。”

这个错误看上去只是一种因为没有读懂唇语而发生的小插曲,可却似乎成为一种预兆:让它成为爱丽丝婚姻中的主题,一生没有爱,也没有关怀,在孤独与孑孓中生活了一辈子。

婚后,爱丽丝生下4个女儿一个儿子,在菲利普亲王一岁半的时候,希腊发生国变,举家逃亡。甚至,安德鲁王子还差点被判死刑,是爱丽丝通过娘家英国王室将他搭救了出来。

但是,救出来的安德鲁并没有感恩,相反,因为他不断风流,让爱丽丝一度发狂。

流亡不定的生活,浑噩不忠的丈夫,加之五个孩子的嗷嗷待哺,爱丽丝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

安德鲁以此为由,认为妻子精神上有问题,于是将其送进了疯人院。

当时菲利普亲王只有9岁,他被骗着出去野餐,可是再回来时,母亲早已经不知去向。

“我可怜的爱丽丝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她对基督有异象,并被告知她很快就会有信息要传达给全世界。”

爱丽丝的母亲这样看待女儿的遭遇,说到底,她也是贵族之一,对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爱丽丝的精神燥郁来自对性的渴望而不得,她相当难以启齿。

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在当时医学及精神完全被压抑的时代,爱丽丝的躁狂与抑郁被直接解读为“因为失去了性生活而产生的精神饥渴”。

根据这个所谓的症状,医院对爱丽丝进行了电击,以及X光线的照射,照射是对着卵巢部位进行的,目的就是让其卵巢早衰,更年期提前,从而淡化欲望。

可这除了对年轻的爱丽丝实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折磨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管用。只是安德鲁并不以为意,对他来说,将妻子关进疯人院就意味着他的解放与放飞。

所以,爱丽丝被关在疯人院里,他将女儿和儿子安排给别人,自己直接带着情人双宿双飞了。

这样的男人,恐怕只能用可恶来形容了。

6年后,爱丽丝在疯人院逃了出来,她这才发现,家没有了,孩子们在各自的世界里长大了。

一身孑然,一生孤独,爱丽丝将目光望向了修道院。

对于此事,爱丽丝的姨妈功不可没,她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这对爱丽丝影响很大。所以当人生进入一种几近于毁灭的状态时,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靠上帝近一点。

爱丽丝成为希腊东正教徒,在上帝的呼唤下,她忘记自己的悲伤,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帮助别人,筹建修道院,反抗战争的事情当中去。

虽然爱丽丝后来成了英国女王的婆婆,但她并没有呆在王室,靠着女王过富贵的生活。

她独居于雅典, “和穷人一起工作”,为饥饿的孩子们提供食品,困难的时候, “几个月没有吃过肉”。

一直到1967年,希腊的政局又一次发生变化,女王拿出自己的王者风范,将婆婆接到了白金汉宫。

只是,这个穿着修女长袍,手中夹着烟的老太太总是让人看上去怪怪的,认为她行为、举止奇怪,在王室不应该穿修女装。

但爱丽丝有着自己的认知,面对别人的指责,她只怒其一句: “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因此,很多人都觉得女王的婆婆是个怪人。

“我认为她的行为丝毫没有特别之处,她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信仰的人,她所做的完全是她的本能”。

对此,菲利普这样评价,在他的话中可以听得出来: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平凡的、生性善良的女人。

只是这个奇怪的修女,并没有在王室呆太久,她两年后去世了,享年84岁。

在死之前,她留下遗嘱: “要与自己亲爱的姨妈埃拉一起,葬去耶路撒冷的橄榄山。”

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菲利普亲王的不幸,小时候没有母亲,长大了也不能陪着母亲,哪怕死后,他也没有资格去耶路撒冷伴母亲身边。

信仰有时是束缚,可身份也是命运,他必须要以王夫的形象陪在女王身边。

这个现实让人不由要感慨一句:女王确实不是一般女人可比的,不必为婆媳关系闹心,也不用因为家族决议压抑自己。

同样是女人,她与婆婆的对比过于鲜明了。

英国菲利普亲王母亲

菲利普的母亲爱丽丝,蓝血后裔,她的外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二女儿,父亲是路易·蒙巴顿亲王,出身高贵,血统纯正。

爱丽丝天生听力障碍,为先天性耳聋。爱丽丝母亲身为公主,自然对她的残缺格外注重,从小便教其唇语,然后在听不见多少声音的情况下,教爱丽丝学会了说话,而且是德语、法语、希腊语、英语多国语言。

英国菲利普亲王母亲的相关内容

老母亲今年89岁,90过寿吗

老人过寿一般以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等均为过大寿,八十以後称高寿。平常年岁生日为过小寿。过大寿一般提前一天,不过寿上(寿上易压运)。也有过忘(旺)寿的。因儿女较忙,寿日难闲,提前抽一双日给父母添岁,是为旺寿,而到八十九十一百寿诞年,必提前一年过寿,不能过到整岁上,比如九十九岁过一百岁生日。意即图吉旺之意,表示已经过一百了。而九为进(尽)之意,过九十寿必说是过九十一岁大寿也。也有老人不过生日之俗,特指九十岁以後者,属高寿之人。不过者是为让老人忘记岁数,让老人没有老的感觉,还年轻吗,不必过寿。这是一种儿女为老人精神添寿的一种方式。

老母亲今年89岁,90过寿吗

儿子聪母亲聪明儿子就聪明吗

可以这样说,因为聪明的母亲会知道如何教导儿子,会把儿子教育的也很聪明。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母亲聪明,儿子也不会笨。

主角与母亲一起穿越的小说

应该是《上品寒士》

作者:贼道三痴

该书与以往的穿越文不同,它讲述的不是争权夺利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风貌,故事发生于东晋。作者文笔干净整洁,写出了东晋时期的文士风流及姿态万千,故事虽不激动人心,但真实展现了东晋那个时代的名士文人不羁生活的状态,是一部历史性较强的小说。

母亲入芬兰籍,儿女可以入籍吗

可以,芬兰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是使用的属血原则,父母一方必须是当地国籍,孩子才可以入籍,所以如果母亲是芬兰籍,那么儿女是可以入芬兰籍的,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些国家采用的是属地原则,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你只要出生在这里,不管你的父母是不是这个国家的国籍,你都可以入籍!

母亲不想活了怎么办

找出其不想活的原因,帮助打开心结,让其感到生活的美好,树立继续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母亲不想活了,一定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境,生病了,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树立战胜病痛的倍心,早日康复。

如果在生活上遇到困境,可以找出解决的方法,让其看到生活的希望,树立活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