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追求赚钱,创造财富,谋求利益最大化。
而要达到这一终极目标,企业必须具有三大价值,即:存在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
1:存在价值:企业要有适合广大民生的、适销对路的、优质合格的产品,而且一定要有盈利,企业不赚钱应该说是不道德的。
2:市场价值:你的企业要做大做强,要成为上市企业,成为五百强,还要看是否有人愿意给你投资,银行是否愿意借钱给你。所以,企业应该追求价值导向,价值导向核心是利润导向,也包括产品创新等等。
3:社会价值:企业发展目标要和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利润诉求和群众、政府一致。设计的产品必须是老百姓欢迎的,政府认可的,社会评价良好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有贡献,大家就会喜欢,就愿意支持你。
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社会企业。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应该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因为:
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的组织,也不例外,他的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例如,购买一个“魔鬼训练”,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2、在我们中国,工作时间在员工的生活中最长,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在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当然应该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经理们当然应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为己任。
3、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赚钱,赚钱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生存、享受,随着企业发展、规模扩大、利润增加,老板的目的提升为获得社会认同、实现生命价值,最终是为了获得人生的幸福。创建幸福企业应成为老板的追求。
作为幸福企业,首先要造福员工,员工才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从而造福顾客,这样的企业自然有市场,产生利润。一个造福员工、造福顾客的企业,也自然受到社会的肯定而老板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而幸福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的相关内容
企业成立安全应急小组的意义
企业成立安全应急小组,是为了规范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应对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切实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从下属企业摊派费用属什么行为
从下属企业摊派费用属社会组织乱摊派行为。
社会组织乱摊派问题具体表现在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强制企事业单位入会并收取会费,社会组织向企事业单位派捐索捐、强拉赞助等强制企事业单位接受服务。并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强制企业付费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展览、评比表彰等方面。
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什么类型
民办非企业单位就是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个类型。根据业务发生情况做相应的账务处理,然后根据账务处理登记相应的账簿,出具财务报表。
比如取得财政补助收入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民办非企业可以不交工会经费吗
民办非企业应该不可以不交工会经费的。因为只要有经营活动,有合法的收益,无任是企业,还是非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规定,在经营管理的列支中,都应该需要缴纳或计提工会经费这一科目。所以民办非企业也应该计提或缴纳工会经费的。
企业内部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