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古代名人事例

更新时间:2023-04-17 15:38

第一:汉高祖刘邦第一个攻下咸阳,按照约定,第一个攻下咸阳的人可为王,他最后却将咸阳拱手让给项羽。

刘邦失去了为王的机会,却在项羽面前赢得了信任与机会,终至成皇。

第二,刘邦逃离战场时因为马车过重将自己的儿女抛下,他得到了逃生的机会。

得与失的古代名人事例的相关内容

关于信任的古代事例

事例一:商鞅“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

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事例二:张良与汉高祖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中部)人,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

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

强调突出事例的词语

出类拔萃

拼音:

[ chū lèi bá cuì ]

释义: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例句:

这件玉雕真是一件出类拔萃的精品。

近义:

不可多得

野马效应的事例

野马效应的事例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情绪失控,发脾气,摔书本而伤到自己的手指。

以上这种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说,叫野马效应,也叫野马结局。

野马效应是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野马效应”是动物学家在研究非洲草原上野马死亡原因时提出的。

一个具有梅花品格的简短事例

苏武。苏武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hui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期间,李陵到北海,对苏武说:“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说皇帝驾崩了。”

苏武听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

道德的规范功能的事例

道德是人类的最高标准。

道德规范的范围很大,比如:毛主席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家有难万家帮,中国从衰落不堪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级大国。

道德的规范:比如:老人摔倒可以帮扶,而不会被讹诈。放假后中学生可以到敬老院做义工,而不会被误解成要赚钱的门路。

总之,道德是要求人类的最高的标准,而和利益无关。

道德的规范功能的事例

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1广西贺州钟山县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在校内、校外办班,为自己牟取暴利的事情到处都是!所有的补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