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

更新时间:2023-04-21 04:53

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在褶皱构造运动中形成的背斜山,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或出露了软弱岩层,经长期侵蚀逐渐变低而成为谷地相反地,向斜的底部岩石相对较硬,抗蚀力强,最后会高于背斜的轴部而成为向斜山。

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

地形倒置是是指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常见的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由于背斜轴部往往张节理比较发育,侵蚀作用进行较快,背斜山可能逐渐演变背成斜谷,而两侧的向斜谷则变成了向斜山。这种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在软硬岩层相间的褶皱构造区常形成这种地形倒置的现象。

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的相关内容

岩石上的孔洞是怎么形成的

岩石上的空洞是地下水原先的通道,当岩石还埋在地下时,地下水的流动在岩石中形成了一些管道。这些管道不断扩大,彼此贯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管道网。

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早期的管道被废弃并出露地表。目前新的管道又在地下的岩石中形成。

岩石上的孔洞是怎么形成的

有可能是火山石。孔隙的成因是火山喷发时,将火山口附近的岩石融化成熔融状态。此时火山喷发还伴有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会有一部分融入熔融的岩石中。

当岩石以很快的速度远离火山口时,岩石迅速冷却,其中的气体来不及排出岩石便冷凝。这样就形成了具有很多孔隙的石头。

岩石上的孔洞是怎么…

xeof4如何形成杂化轨道

sp3d2杂化。Ni是中心原子。Ni外层电子排布为3d84s2,因为是正2价(每个K+正1价,每个CN-负1价,分子呈电中性,故Ni为正2价),失去两个电子,外层为3d8。3d轨道上8个电子。Ni是6配位(和两个K+ 、4个CN-分别成键),故需要6个杂化轨道。

扩展资料:

某原子在成键时,在键合原子的作用下,同一原子中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能改变原有的状态,混杂起来并重新组合成一组有利于成键的新轨道(即杂化轨道)。 这一过程称为原子轨道的杂化,简称杂化。

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n 个原子轨道,组合后只能得到n个杂化轨道。例如,同一原子的一个ns…

凝灰岩形成过程

凝灰岩的形成是由火山爆发,内部熔岩物质被喷射至大气中,通过长距离的移动散落在盆地上,经过长时间的压结和水化学胶结固结成岩。

中国东部地区的凝灰岩储量非常丰富,占据了绝大部分,是分布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尤其是中生代火山岩带中,华北板块具有一定储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带凝灰岩。

构造柱能加宽形成承重柱吗

不能,因为构造柱的配筋量非常小,尽管要大构造柱的截面也不能成为承重柱,另外,在配筋不变的前提下,加大截面等于缩小钢筋的有效宽度,更不能受力。

冰裂纹是怎么形成的

事实上,在瓷器上烧制出冰裂纹,在很早就出现了,属于一项古老的陶瓷烧制工艺。明明是裂纹,却丝毫不渗水,那么冰裂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冰裂纹”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由于瓷胎的膨胀系数比胎釉的膨胀系数大,所以烧制之后容易形成如冰破裂的纹饰二是因为在拉坯成型时沿一定的方向延伸,所以影响了其分子结构的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