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戒原文讲解

更新时间:2023-04-17 15:02

原文: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

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灭亡后,秦国骄傲自满,不久就覆灭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应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恨大夫臧孙纥,孟孙速死后,臧孙纥感到忧虑臧孙纥去孟孙速家里吊丧,哭得很悲伤,说孟孙速憎恶我,这就好像是能够帮助我治病的良药,现在孟孙速死了,没有了药物,我也无法久活。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

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有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骄傲自满,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就会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节制的人,不是傻瓜就是混蛋。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

敌戒原文讲解的相关内容

天上的街市的原文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桓温伐蜀遇武侯小吏原文

原文

桓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出处:

出自《晋书》,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两利相权取其重原文

出自:章炳麟[近代]《答某书》。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原文:“盖闻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使察、绥两省,同为日有,不如以一省付之共党之为害轻也。”

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面前,当然是选择利益较大的那种,两种损害放面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一言以蔽,利弊权衡,自然选利重害轻。与其让察、绥两省同时拥有,不如要一个损害比较轻的。

两利相权取其重原文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解释一下,两种利益摆在面前,只能二选一的情况,选利益大的!两种害处摆在面前,二选一的话,选危害小的!

诗经大雅抑原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人说《抑》是励志名篇,不知是何依据。观其内容,分明是一位老臣对于昏庸无道的青年天子的劝谏。《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

诗文翻译

天子肃穆之威严,是他盛德的外在体现。常言说得好,不存在没有过错的哲人。老百姓有过错,是由于这个原因。圣贤人有过错,也是这个缘故。

没有比改正过失,完善道德更为紧要的事情,还要将它训戒于四方。保有了真正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要归顺。决策好的意见,发布完成的命令,国家虽远也要以时昭告于百姓。尊敬你的威严慎守你的命令,天下人皆以你的言行为准则。

可是如今,迷乱兴于政事,颠倒了是非,沉湎于酒色,纵…

道虽远,笃行可至 原文

出自:《荀子·修身》

原文: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译文:然而跛鳖可到达的目的地,千里马却到达不了这并无它因,而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之理。道路即使遥远,不走就肯定无法到达。事情虽微小,不做就不能完成。修身也大多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完成,这些都别无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