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的问题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4-17 09:32

山水诗人有哪些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2、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生活的年代,正是南朝宋代东晋之时。

3、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

没有胡子的诗人

太监诗人

高力士,唐玄宗时期内侍:据《旧唐书·高力士传》记载,“上元元年八月,上皇移居西内甘露殿,力士与内官王承恩、魏悦等,因侍上皇登长庆楼,为李辅国所构,配流黔中道。力士至巫州,地多荠而不食,因感伤而咏之曰:‘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除了杨万里还有哪些姓杨的诗人

除了杨万里,姓杨的诗人还有杨炯、杨维桢、杨士奇、杨慎等。

1、杨炯

杨炯(约650—约693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唐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3、杨士奇(1365年-1444年),男,汉族,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

大李杜指哪两位诗人

李白,杜甫 大李杜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两位大诗人李即是李白杜是杜甫。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黄鹤楼诗人情感变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崔颢这诗写得很牛,据说还曾让李白搁笔。《唐才子传》有记,李白曾登上黄鹤楼本欲赋诗,抬头看见崔颢此作,随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事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的确是千古名作,未负盛名。

黄鹤楼诗人情感变化…

大李杜指的是哪两位大诗人

我们通常说的“大李杜”说的就是唐朝著名诗人“诗仙”李太白和“诗圣”杜子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人出生在同一个时代,而且都通过自己的诗词影响着当代以及后世的人们。

大李杜指的是哪两位大诗人

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

诗仙李白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杜甫(712年2月12日~7…

离骚中诋毁正直的诗人的句子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张若曦唐代诗人

不是张若曦正确的名字是张若虚。张若虚是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诗。其中《春江花月夜》最著名。

唐代诗人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

出自于杜甫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当时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台县) ,当他听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继收复的消息后,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据《新唐书》记载,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官军破贼于洛阳,进取东都,河南平,史朝义走河北”,“次年春正月史朝义走至广阳自隘。其将李怀仙斩…

诗人写登鹳雀楼表达什么感情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王之涣,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诗中看似写景,实际表现出了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表达了诗人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原诗如下: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如果想要把千里的风光景物都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文章本无成出自哪位诗人

出自陆游之口。

意思是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这句诗也是陆游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从“无成”改“天成”,杜甫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说的,用“无成”二字是一种自谦的表现而陆诗看题目就知道是谈如何作文的,所以用的是“天成”,强调文章的自然之美。

文章本无成出自哪位诗人

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文章》。

1、原文如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名字带龄的诗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