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很多人日常喜欢做的养生项目,三伏天的时候是一个保养身体的好时候,三伏天艾灸养生怎么做呢?三伏天如何艾灸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修身养性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
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充盈元气
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解暑祛湿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
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调节经络
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防治疾病
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养生保健
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扶正祛邪
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能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可以美容养颜
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松弛等问题。
取穴:合谷、太溪、水分、三阴交、血海、气海、关元、足三里。
作用:加速血液循环、美容养颜。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皮肤问题
夏季湿气重,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是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可采用艾灸来治疗。另外还要勤晒被褥、保持房间和自身卫生,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三伏天艾灸可以治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三伏天如何艾灸
关元穴
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
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
哪些人三伏天不宜艾灸
1、孕妇禁用。
2、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用。
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三伏天艾灸指南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伏天艾灸养生的相关知识
艾灸每个部位要灸多久 脂溢性脱发艾灸什么部位
很多人只知道埃及,但却不知道艾灸什么部位好,什么部位需要艾灸多长时间,那么艾灸每个部位要灸多久?脂溢性脱发艾灸什么部位?
艾灸每个部位要灸多久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艾灸疗程的长短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艾灸部位、病情等方面灵活控制,每次艾灸的量和疗程都不同。
艾灸每个穴位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一般5-30分钟左右,具体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而定;要是保健艾灸,那么一次总的时间可控制在20-60分钟左右;艾灸一个穴位时间长短也并不是绝对,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以及疾病的程度,注意对于首次艾灸…
艾灸对慢性咽炎有用吗 慢性咽炎艾灸哪里
慢性咽炎虽然病情不重,不会威胁到人的生命,但其病程漫长,症状顽固,常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人苦不堪言,因此及时调理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艾灸对慢性咽炎有用吗?
艾灸对慢性咽炎有用吗有用。
艾灸治疗慢性咽炎主要选取的穴位是位于咽部的穴位,比如大椎穴对应咽后壁,天突穴位于咽部前,艾灸时热力很好的渗透咽部,一前一后对炎症进行夹击,从而能有力驱赶病邪。
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慢性咽炎为眼部粘膜,粘膜下即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因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
艾灸肚脐眼肠鸣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拉肚子用艾灸肚脐眼吗
艾灸肚脐眼对于辅助治疗妇科病、增强身体免疫力等有很好的功效,但是许多人在艾灸肚脐眼时会有肠鸣拉肚子的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
艾灸肚脐眼肠鸣拉肚子是怎么回事1.艾灸的排病反应艾灸肚脐眼肠鸣拉肚子,是艾灸后排病反应的一种。
一般在初次艾灸肚脐眼的时候,部分人会有肠鸣拉肚子的情况出现。这恰恰说明艾灸的手法是到位的,因为艾灸能够激发人体的正气,把身体中阻塞的关节通道都打通,驱逐替你的病邪,期间会出现很多的排病反应,肠鸣、放屁、轻度的拉肚子都是正常的。
2.艾灸促进肠道蠕动肚脐眼是人体经络穴位中的神…
咽喉肿痛艾灸哪里 喉咙痛艾灸部位图
艾灸具有提高免疫力,祛风散寒解表,温通血脉的作用,咽喉肿痛为受风热,风寒,上火之后常会出现的症状,那么下面来看看咽喉肿痛艾灸哪里。
风热外袭致咽喉肿痛主要症状: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吞咽或咳嗽时加剧,伴随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
艾灸疗法:灸天容,曲池,尺泽,扶突,大椎,外关,合谷,少商穴。
操作手法:
用艾条温和灸,将一支艾卷点燃,施灸者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
口臭艾灸灸哪个部位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吗
口臭不仅代表者身体内部除了问题,还会影响和周围朋友的谈话交流,中医上可以用艾灸来治疗口臭,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那么口臭艾灸哪里呢?
心火旺导致的口臭艾灸位置:劳宫穴、曲池穴、天枢穴、太溪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如何判断:心火旺者除了有口臭外,还有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
胃强脾弱导致的口臭这个类型的口臭是最为常…
艾灸后流鼻血怎么回事 艾灸后流鼻血该怎么办
艾灸是个很好的保健治疗方式,但是艾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没注意好就可能出现流鼻血,那么艾灸后流鼻血怎么回事?艾灸后流鼻血该怎么办?
艾灸后流鼻血怎么回事艾灸有行气活血,温阳补益的作用,对于寒证、虚证效果特别好,但是实热证就不适合了,反而会导致火热之气更甚,迫血妄行,从而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什么情况适合艾灸1.外感寒邪外感寒邪,客于肌表,营卫运行不畅,腠理闭阻,或者寒邪伤络或筋骨,寒邪直接伤里,从而出现恶寒,发热,筋骨、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症时,可使用艾灸辅助治疗。
2.阳虚阳气不足,阴盛而虚寒,此…
流鼻血艾灸哪里 流鼻血艾灸的具体操作
据说流鼻血时可以使用艾灸来缓解,那么流鼻血艾灸哪里?流鼻血艾灸的具体操作是怎样的?
隐白隐白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具有益气摄血,宁神定志,调经疏血的作用,有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流鼻血。
涌泉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有散热生气的作用,可用于流鼻血时泻热开窍之用。
风池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
脖子落枕艾灸什么部位 落枕艾灸哪个位置图
落枕或称“失枕”,常因夜间睡眠姿势不良,或睡眠时感受风寒,使颈部肌肉紧张,颈椎小关节错位,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下面来看看脖子落枕艾灸什么部位。
落枕的原因有哪些造成脖子落枕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
1.肌肉扭伤:不正确的睡姿,使得头颈长时间位置过度偏转,引起一侧颈部肌肉紧张,从而出现落枕现象。
2.感受风寒:不正确的睡姿情况下,颈部暴露在外受了风寒,气血凝滞而导致落枕。
落枕的具体表现临床表现为入睡前无任何征兆,晨起突然感觉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颈项活动欠力,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等。…
落枕艾灸哪里
落枕多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或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颈部一侧肌肉长时间受牵拉,或因素体亏虚,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舒缩活动失调所致,要缓解落枕导致的不适症状,可以选择用按摩,热敷,拔罐,艾灸等方法来调理,那么下面就来看看,落枕艾灸哪里好?
落枕艾灸取穴风池穴: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侧,两条大筋外缘,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耳垂处。
肩井穴:该穴位位于肩上,大椎穴(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时低头,取后颈部最高点与肩部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即可。
大椎穴:正坐低头时,人体颈部下端最高点,即第七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
落枕穴: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
艾灸后皮肤极痒为什么 艾灸后皮肤痒还能灸吗
艾灸后出现皮肤瘙痒,甚至红肿现象,是很多人在艾灸后遇到过的问题,出现这些现象之后,大家不免会担心,到底还能不能继续艾灸?那么到底艾灸后皮肤极痒是为什么呢?
排毒反应艾灸可以促进人体内毒素排泄,其中一部分毒素会通过皮肤排出来,这些毒素排到皮肤上就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皮肤瘙痒的现象发生。
排病反应艾灸阳气的渗透作用,使得脾,肝,肾的阳气得到有效补充恢复,功能加强,从而排毒能力也会加强,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和血液,在排毒的时候,皮肤上可能出现不同症状的阵子,引起瘙痒现象,越是瘙痒,说明体内毒气越重。
体内湿邪造成艾灸后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