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头顶长了草莓状血管瘤宝宝出生一个月内头顶由小红点慢慢增长到玉米粒大的血管瘤,是草莓状血管瘤请问医生这种血管瘤需要治疗吗,如果需要请问用什么方法治疗最好谢谢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8

您好,草莓状血管瘤属于毛细血管瘤的一种,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大部分是不会自行消退,只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的加深,面积呈等比例增大,影响孩子患处的美观,对孩子身体危害也是很大的,建议尽早做治疗。 针对草莓状血管瘤,建议到血管瘤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平时给孩子勤剪指甲,以免孩子抓破瘤体,造成血管瘤破溃、感染、留下疤痕。

新生儿出生后多久会开始排便?

更新时间:2021-06-11 01:00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即开始排出胎粪,7、8个小时还没有排便是正常的。如果24小时内不见胎粪排出,就应该检查是不是肛门闭锁。
胎粪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羊水中的胎儿皮脂、脱落的皮肤上皮细胞等在肠管内混合而形成的,呈稠糊状,墨绿色,约在2-3天内排泄完。
开始哺乳后,3-4天粪便会逐渐转为黄色糊状,每天大约会排便3-5次。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内会排一次尿,少数要第天才排尿,如果宝宝48小时都没有排尿,要检查原因,看新生儿是否是吃奶少,体内水分不足。新生儿开始排尿后,一般一天要排尿10多次,尿液清澈,微黄色。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7

新生儿皮肤、眼球发黄是黄疸的征象,在人的血液中有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如果浓度超过每100ml中2mg的时候,胆红素就会随血液循环渗透到耳膜、皮肤和粘膜之中,并染成黄色。

新生儿出生后直接从外界吸取氧气,而不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靠母亲提供氧气,红细胞携带运输氧气供给给胎儿,所以婴儿体内多余的红细胞就要处理掉。被破坏的红细胞产生大量胆红素,胆红素靠肝脏把它转化和排泄掉,而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善,功能还不健全,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清除这么多胆红素,于是就出现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形成黄疸了。

出生婴儿消化不良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7

新生儿由于他的胃肠功能的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家长在发现宝宝有消化不良的一些症状之后,还是不建议自己给他喂一些药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推荐的给他吃的一些东西,新生儿一般如果是用药不当,有可能对宝宝会有损伤的,所以家长不要随便给宝宝喂药物的治疗。

如果是宝宝有消化不良,有可能是由于他的喂养不当,还有就是喂母乳的时候妈妈的饮食不当,会出现消化不良,所以要注意宝宝的喂养姿势,还有喂奶不能过度的喂养,如果是胃肠功能负担过重,也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妈妈饮食一般不能够吃太油腻,高糖、高淀粉容易引起胀气的一些食物。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黄疸,一直到现在40天了,黄疸还迟迟不消退,这可怎么办好呢?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7

暂停母乳喂养

生理性的黄疸,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4周,因此宝宝40天还有黄疸的话,那就肯定不是生理性的黄疸了,可能是母乳性黄疸,这时家长可以考虑暂停母乳,用奶粉替代几天喂养,看看宝宝的黄疸有没有消退的迹象。

继续服用茵栀黄

如果家长暂停母乳没有效果的话,那宝宝则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家长们在一开始就可以给宝宝服用茵栀黄,茵栀黄是一种具有除湿退黄的药物,如果发现宝宝的便便不拉稀的话,那可能是服用的剂量较小,建议加大剂量服用。

宝宝出生4天如何避免黄疸值增高?

更新时间:2021-08-08 00:34

1、尽早使胎便排出

宝宝出生后如果较早的开始进食可以使胎便尽早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2、勤喂水

宝宝在出生后的6小时左右开始喂水可以减轻黄疸的程度,因为肠蠕动可减少肠腔中的胆红素吸收。不过宝宝每次喂水量不宜多,建议可分多次喂,每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开水最佳!多喝水可以加速小便频次,加快黄疸排出。

3、多晒太阳

宝宝出生3天黄疸16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7

1、观察宝宝情况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2、勤喂奶和水

如果家长观察宝宝的黄疸不是很黄,而且宝宝的精神和胃口都比较好的话,就不用进行过多的处理,只需要勤喂奶和水,增加宝宝的排便,等待宝宝黄疸消退即可,如果宝宝发黄的部位比较严重,精神及胃口都不好的话,则需要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3、对症治疗

光照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