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更新时间:2021-04-04 16:19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又称阶梯预防方法。它是将应纳入骨质疏松症预防的人群分成三个预防阶段,每个阶段又针对其特点有侧重地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提高预防水平,减少预防费用的目的。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方法,如增加户外活动,合理接受日照。

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宜进行哪些运动?

更新时间:2023-10-28 01:48

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同时,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质量,稳定关节,加强灵活性,提高机体抗骨折的能力。以下活动较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锻炼,如快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骑自行车、健身舞蹈等,不建议患者进行登山、爬楼、接触性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等)等运动。

骨质疏松症患者都缺钙吗?

更新时间:2022-07-31 07:14

不一定。

骨质疏松症与钙有直接关系,钙的缺乏是公认的骨质疏松主要因素,骨质是否疏松,与钙含量及骨结构密切相关。但是,导致骨质疏松有多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都是因缺钙引起的。体内激素调节紊乱、内分泌代谢异常、对钙元素吸收能力减弱,是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的真正发病原因。但是其他原因如少动、失重(例如宇航员)等引起的废用性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肌肉的机械刺激减弱,造成肌肉萎缩、骨吸收过度引起,与缺钙关系不大。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分类?

更新时间:2021-04-04 16:19

根据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甲状旁腺亢进综合征、慢性肾病等疾病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约占 10~15%;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 8~14 岁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可伴有家族遗传史,妊娠期骨质疏松也属于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为什么多见于老年人?

更新时间:2021-04-04 16:19

(1)大约从 35 岁开始,骨质就开始退化,原来骨质发育不够致密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老年人行动迟缓,动作减少,长期久坐或卧床,都会引起骨质疏松;

(3)老年人饮食量减少,营养缺乏,钙摄取减少,而且维生素 D 含量下降;

(4)老年人消化功能差,钙和蛋白质吸收障碍。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更新时间:2022-12-06 22:25

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 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包括:① 血清碱性磷酸酶,②骨钙素,③尿羟脯氨酸;④血钙、血磷等可评判骨吸收及形成能力;

(2)X 线检查。X 线照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 30% 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 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