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姓的发源地

更新时间:2023-04-17 10:14

厉(Lì 厉)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源于西周,以谥号为氏。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

2、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

3、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

4、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诏令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

得姓始祖: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汉代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而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历姓的发源地的相关内容

请问普通话的发源地是哪里

河北滦平县。

滦平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承德市西南部,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

滦平县总面积2993平方公里,东西最长95.7公里,南北最宽67公里。东部和东南部与双滦区、承德县为邻,西部、西南部与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县接壤,北部与丰宁、隆化毗连。辖20个乡镇(7个镇、4个乡、9个满族乡)、1个街道,20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有6个乡镇21个行政村与密云县和怀柔区接壤(巴克什营镇、虎什哈镇、涝洼乡、邓厂乡、五道营子乡、马营子乡),边界延长线113公里,是全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重点县之一。…

羊杂发源地

据说羊杂碎起源于党项人,在一场战争中党项人被围困,弹尽粮绝。

事实证明了人在饿到绝境的时候,饥不择食是真的。

原本被丢弃的羊的头、蹄、下水货等,又被后勤人员捡了回来。

把羊肝、羊心、羊肠、羊肺、羊肚儿等下货用水洗净,用刀剁成碎块,撒些盐,最后撒些野香菜调味。

出锅之后分给士兵们食用,味道竟意外的美味,这种做法也随之在军营中传开。

羊杂发源地

起源历史

《宋书》载,一个叫修之的人擅烹羊杂割汤,献给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赞为绝味,封修之以太令官,直到光禄大夫、南郡公。这事发生在平城,也就是发生在咱们大同。…

上汤螺蛳的发源地

发源地是江苏。上汤螺蛳,就是这种汤汤水水淮扬菜的典型例子。

苏州人有句关于小食的俗谚“蹄膀笃笃,咸蛋剥剥,螺蛳嘬嘬”,形容市井生活里的美好。特别是“嘬嘬”两字,不仅让人听到吮螺蛳的声音,还能联想到螺蛳汤汁的鲜美,颇有丰子恺民俗画的意境。

螺蛳还一度被苏州人喻为“罐头笃肉”,也是极形象,螺蛳壳好比微型罐头,里头煲着一盅肉。有汤有肉,这是江南的情趣和智慧。

古巴国的发源地

巴城

秦巴山区腹地!曾是古巴国发祥地之一,如今千年古城展新颜! 巴城,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是古巴国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汉时期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至105年)始置汉昌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如今,巴城这座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沐浴巴风古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有序推进,宜人宜居宜业,正逐步成为巴蜀大地上一颗耀眼的翡翠。

济海世家丁氏发源地

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济海世家是各姓的郡望共用的姓氏,济海世家包括陶、江、葵、柯、丁、左、庾七个姓,起源于中国的潮汕地区,所以如今在潮汕的乡村宗祠建筑的大门上,仍然会悬挂有济海世家的牌匾。世家是各姓的郡望,表示这屋主人是林姓、汤姓、陈姓之郡望,亦写在祠堂的牌匾上或对联上,闽南和潮汕的乡村建筑在大门上悬挂的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