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谥号给了一个叫王国维的人。王国维是位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的国学大师,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受谥者。清末,爱新觉罗·溥仪称帝时,王国维被聘为“南书房行走”,官居五品。当宣统皇帝被冯玉祥逐出故宫,皇帝被赶下历史舞台之后,他这五品行走,无路可走之际只好一头跳进昆明湖。
人们在他衣带里发现了他的遗书,写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的词句。
溥仪看过“遗折”后大受感动,发上谕,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恻朕怀”,“危身奉上曰忠,行见中外曰悫”,于是特“著加恩予谥忠悫”。
派贝子溥伒前往祭奠,赏给陀罗经被和两千银圆治丧。
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谥号颁给了谁
王国维。正是这个王国维,死后被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赐予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谥号,谥“忠悫”。中国封建社会里的“谥号”是封赏那些对国家有贡献死了的人,可以说是盖棺定论,是给死人的“面子”。虽然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但活人着的人,都要为死人争这份面子,这就是“死要面子”,这是前辈为家族做的最后的贡献
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谥号颁给了谁的相关内容
谥号僖的意思
古代常将“僖”用作谥号,如“周僖公”“鲁僖公”,一般指不太好的意思。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据其一生的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称号。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厉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谥号是厉。厉,这个谥号,是丑谥,或者叫恶谥号。谥法上说:杀戮无辜曰厉。也就是说,谥号为厉的,都是暴君。
谥号在周朝就有,天子和诸侯都有谥号。在死后由大臣议定。所以秦始皇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历史上秦朝没有谥号。谥号可以改,也可以剥夺
谥号文定是什么意思
文定是中国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好的评价。
“文定”这个谥号最早见于宋朝,属于一种美谥。“文定”颇为知名的有北宋苏辙,南宋叶适, 明朝杨溥,清朝刘纶等。
谥号文的含义,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谥号定的含义: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谥号悼惠什么意思
“悼”是形容词,“悲哀、悲伤”的意思。以“悼”为谥号的人,多为亡国之君,有值得同情的意思。
“惠”是指仁慈爱民有惠于百姓的意思。这个谥号属于褒义。
刘肥(—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宗室、诸侯王,汉高帝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母为曹姬。
武厉谥号是好是坏
有功于国,杀戮过重,功过相抵,谥号武厉,算是平谥,武厉这谥号是好是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逸周书》的记载:【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攻于牧野之中,终葬,乃制谥叙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