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正确吗

更新时间:2023-04-17 16:19

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是错的。因为这句话中有个词语非常特殊,“诸”很特殊,它叫做合音词,是由“之于”的音合而为一的。

合音词又称合音字。指以合音的方法构成的词。如“诸”为“之乎”或“之於”的合音“叵”为“不可”的音音,“甭”为“不用”的合音。这是古代汉语里也有的现象,像这个“诸”字一直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诉诸于法律这里有重复,应该删除“于”字。

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正确吗

诸:之于 诉之于,把。

。。告诉。。。比如,将其诉诸法律把他告诉给法律,也就是用法律手段解决的意思。诸已经有于的意思了,再加上一个“于”,是重复的,这句话有误。

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正确吗的相关内容

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正确吗

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是错的。因为这句话中有个词语非常特殊,“诸”很特殊,它叫做合音词,是由“之于”的音合而为一的。

合音词又称合音字。指以合音的方法构成的词。如“诸”为“之乎”或“之於”的合音“叵”为“不可”的音音,“甭”为“不用”的合音。这是古代汉语里也有的现象,像这个“诸”字一直沿用至今。

综上所述,诉诸于法律这里有重复,应该删除“于”字。

诉诸于法律,这句话正确吗

诸:之于 诉之于,把。

。。告诉。。。比如,将其诉诸法律把他告诉给法律,也就是用法律手段解决的意思。诸已经有于的意思了,再加上一个“于”,是重复的,这句话有误。

捆绑保险的法律后果

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强制交易行为,即保险公司利用买车人贷款心切,与银行捆绑销售保险。

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倡导的公平竞争、自由交易的立法精神,应归于无效。另外,如在购买车辆保险的过程中遇到强制“捆绑”“搭售”保险等侵犯您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向当地市场主管部门举报,也可以拨打12378保险消费者热线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

语言暴力法律最新规定

语言攻击的行为涉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2款的规定。

处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

买断公证书有法律效吗

(1)证据上的效力。一切公证书都有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因为公证是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予以确认证明,一旦纠纷发生,公证书就成为特殊的书证,证明力较强。人民法院对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应当确认其效力。

在审判人员认为没有疑义的情况下,即可将公证书作为证明事实的证据。

(2)执行上的效力。我国公证暂行条例规定,对于追偿一定数额的金钱或物品的债权文书,经审查该项债权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双方对债权本身无争议,债务人应履行、能履行而不履行时,公证机关可以给予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证明。这种证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债权人可据此向人…

材料质保期的法律规定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材料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