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求值十大题型

更新时间:2023-04-17 09:40

在Rt△ABC中,∠C=90°,则有

正弦:sinA=a/c(对边/斜边)

余弦:cosA=b/c(邻边/斜边)

正切:tanA=a/b(对边/斜边)

余切:cotA=b/A(邻边/对边)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0=0°,sin30°=1/2,sin45°=√2/2

sin60°=√3/2,sin90°=1

cos0°=1,cos30°=√3/2,cos45°=√2/2

cos60°=1/2,cos90°=0

tan0°=0,tan30°=√3/3

tan45°=1,tan60°=√3,tan90°不存在

cot0°不存在,cot30°=√3,cot45°=1

cot60°=√3/3,cot90°=0。

3、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若0°≤a≤90°,则有

sina=cos(90°一a),cosa=sin(90°一a)

tana=cot(90一a°),cota=tan(90一a°)

4、同一锐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0°≤a≤90°,有

(sina)^2十(cosa)^2=1

tan=sina/cosa(a≠90°)

cota=cosa/sina(a≠0°)

tanacota=1(0°&lta&lt90°)。

5、锐角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正弦函数、正切函数,在0°≤x≤9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余弦函数、余切函数,在0°≤x≤9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在三角函数求值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设比例系数法、构造法、配方法等重要数学方法。

二、例题解析

例1:在Rt△ABC中,∠C=90°,a=5k,c=13k(k&gt0),求cosA、tanA。

分析:三角函数值实际为两边的比值,要充分理解、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在Rt△ABC中,∠C=90°

又a=5k,c=13k,所以b=12k(勾股定理)。

所以cosA=b/c=12k/(13k)=12/13

tanA=a/b=5k/(12k)=5/12。

例2:直接比较sin11°、cos77°、tan55°、

cot15°的大小。

解析:cos77°=sin(90°一77°)=sin13°

cot15°=tan(90°一15°)=tan75°。

对于锐角a来说,sina、tana的值随a的增大而增大,且sina&lt1,tan45°&gt1。

因为13°&gt11°,所以1&gtcos77°&gtsin11°

因为75°&gt55°&gt45°,所以cot15°&gttan55°&gt1

所以cot15°&gttan55°&gtcos77°&gtsin11°。

例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面积为3√3,求顶角的度数。

三角函数求值十大题型的相关内容

三角函数求值十大题型

在Rt△ABC中,∠C=90°,则有

正弦:sinA=a/c(对边/斜边)

余弦:cosA=b/c(邻边/斜边)

正切:tanA=a/b(对边/斜边)

余切:cotA=b/A(邻边/对边)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0=0°,sin30°=1/2,sin45°=√2/2

sin60°=√3/2,sin90°=1

cos0°=1,cos30°=√3/2,cos45°=√2/2

cos60°=1/2,cos90°=…

中考抛物线6大题型

抛物线与直线高频考点:

1 求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三大核心考点:

1 求交点坐标

技巧:联立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 求交点个数

技巧:联立方程,使用代入法将一次直线方程带入抛物线中,构造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求根公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即可。

3 抛物线数形结合的思想。

技巧:当我们在求解抛物线与执行的交点时,可以转换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利用函数图像进行求解即可,或者直接画抛物线的图像和直线的图像,进行交点的求解或者交点个数的判断即可。

数形结合是一切压轴题最终的转换方…

英语任务型阅读的五种题型

任务型阅读在中考高考乃至考研英语试卷中,不同地区考查类型不同,但常考的主要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直接回答问题型。

第二种是直接完成表格型。

第三种是直接还原短文型。

第四种是短文中七选五完形填空题型。

最后一种是综合能力填空型。

等积变换模型三种题型

答:等积变换是解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等积变换就转成新的图形。常用基本模型有1,将平行四边形进行等积转化。

方法: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交另一边的延长线于是这个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

2,作平行四边同底江的两高。转化矩形面积。

3,作梯形的两高。将梯形转换为两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八年级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例题:

如图,矩形ABCD中,AB=6 ,∠ABD=3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射线AB上运

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以AP为边作等边△APQ(使△APQ和矩形ABCD在射线AB的同侧).

(1)当t为何值时,Q点在线段BD上当t为何值时,Q点在线段DC上

(2)设AB的中点为N,PQ与线段BD相交于点M,是否存在△B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一、当t为何值时,Q点在线段BD上

当Q点在线段BD上时,从Q点作△APQ的高,交AP于点E

1、由题目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