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传》原文及解释:“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文言传原文及解释
文言传原文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言传译文解释:
元吉,美好品质的魁首亨通,众多美好品质的相聚和谐,正义的和合守正,万事的主干。君子躬行仁道,才能引领他人君子积蓄美德,才能行事合乎礼仪
君子所为益于万物,才能使万物各得其宜君子坚守正道,才能有所作为。君子能够践行这四样美好品德,因此说“乾卦:元吉、亨通、和谐、守正。”
文言传原文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文言传译文解释:
初九爻辞为:“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龙,凭借美德而适时隐遁的人。不为世俗而移志,不为成名而行事,不因避世隐居或他人误解而忧闷。
觉得合乎正道,令自己快乐,就尽力去做,发觉有违准则,令自己忧虑,则及时改正,确保守正之志坚定不移,这就是潜龙。”
文言传原文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文言传译文解释:
九二爻辞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龙,凭借美德而匡正中庸之志的人。
平常的言语也讲求诚信,平常的行为也力求严谨,阻隔邪念,以求更好地保持诚信,为善于世却不自伐其功,凭借广博的美德教化众人。《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凭借其拥有君子的美好品德。”
文言传原文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文言传译文解释:
九三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君子应当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做到忠诚信实才能提高道德修养。
凭借外修文教而内立诚信,内外相成,因此保有功业。自以为所知已达到至高境界而不再进取,可是能够与他人谈论的又有多少呢。
只有不断地探求,不断地认知,才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保全道义。这就是为什么应当做到身居高位却不骄傲,身份卑微却不忧郁,因此自强不息之时,凭借时刻保持警惕,虽然处境危险,却没有过失。”
文言传原文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文言传译文解释:
九四爻辞为:“或跃在渊,无咎”,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或上或下,变化不定,并非为了不正当目的。
时进时退,而无恒常,但并未脱离志同道合者。君子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力求因时制宜,因此没有过失。”
文言传原文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文言传译文解释:
九五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志同道合者相互寻求。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龙腾云起,虎啸风生,圣人作为,得到众人敬仰。属于天的,自然倾向于上升,属于地的,自然倾向于下沉,事物遵循原则而聚集。”
文言传原文及解释的相关内容
乃炎热之极也原文
原文是:大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在小暑之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
月满中秋君同醉原文
原文:
露下衣微湿,杯深意甚欢。西风吹暑十分阑,月满中秋君同醉。酒好鹅黄嫩,茶珍小凤盘。醉吟不觉曙钟残。犹记归来扑面、井花寒。
意思是露下穿微湿,杯深心里很高兴。西风吹热十分尽兴。月满中秋、并共同朋友看。酒好鹅黄色嫩,茶珍小凤盘。醉吟不觉晓钟残。还记得回来扑脸、井花寒冷。
梅王安石古诗原文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作者通过视觉描写梅花傲雪凌霜的坚贞不屈的形象,后两句通过嗅觉来表现梅花的品质。
西狭颂原文及译文
《西狭颂》原文及译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瑞鹤图题跋原文
《瑞鹤图》题跋原文
此画标名“御制御画并书”:政和壬辰上元日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丽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记其事。
清晓觚棱抚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幢幢庶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