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耙耨蕴含怎样的历史信息

更新时间:2023-04-17 13:37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三年(1133)楼璹任於潜县令时所绘制。

楼璹(字寿玉,宁波鄞县人,生于1090年,卒于1162年),在於潜任内体察民情,关心民事,深入农村出入农家,与农夫织妇谈论种田、植桑、缫丝纺织等经验和技术。

他深感农民劳作之辛苦,用画笔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和手工纺织的场景和图像,并配以诗文说明。楼璹绘就《耕织图》呈献朝廷,得到南宋皇帝宋高宋的召见和嘉奖,从此仕途光明,绍兴五年(1135)升任邵州通判,二十五年(1155)知扬州,累官至朝仪大夫。《耕织图》由于其“绘图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生动地描绘了耕织详细的生产过程,加上宋元明清历代帝皇的推崇、摹绘和宣传,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织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它不仅是於潜历史文化的记录,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瑰宝,《耕织图》被誉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

《耕织图》是楼璹对於潜农业生产仔细观察体验,凭其高超的绘画艺术而作成的,它为后人研究农业特别是农具和织具留下了无法从文字资料中得到的珍贵资料,如浸种、灌溉、收割、簸扬、植桑、养蚕、缫丝、纺织等图,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面貌,其记载的许多耕织知识和生产工具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楼璹的《耕织图》真迹现已失传,但在其影响下,宋代以后都有其摹本,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摹仿楼璹《耕织图》多流传于世。

根据康熙二十八年(1689)宫廷画师焦秉贞仿南宋《耕织图》和乾隆间宫廷画师冷枚根据楼图重绘的《耕织图》,不但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於潜先进的农桑生产蚕织技术和农夫织妇的辛苦,还为我们留下了江南水乡多竹、用竹之景象,传递着浓郁的竹文化竹知识。

《耕织图》所描绘的农村自然环境、房屋背景、农具织具、生活用具等都有丰富的於潜竹文化情景。如耕图《筛》“茅檐闻杵臼、竹屋细筛簸”,织图《分箔》“桑拓添浓绿、竹间快活吟”中,展现了许多竹林竹屋竹凉棚、竹箩竹筛竹畚箕,竹筐竹匾竹簟皮、竹箔竹篮竹桑篓,处处有竹和竹的器具。据对46幅《耕织图》研究分析和统计,有描绘竹环境、竹建筑物、竹农具工具、竹生活用具和竹玩具等五大类70多种。

耕织图耙耨蕴含怎样的历史信息的相关内容

蕴含皮影戏的文言文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蕴含的成语

答案是蕴藉风流。

【成语】: 蕴藉风流

【拼音】: yùn jiè fēng liú

【解释】: 蕴藉:蕴含不露。形容风度潇洒,含蓄有致。

【出处】: 《北齐书·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举例造句】:少年天子,蕴藉风流,只因长毛蔓延,烽烟未靖,不免宵旰勤劳。(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六十三回)

【拼音代码】: yjfl

耕织图耙耨蕴含怎样的历史信息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三年(1133)楼璹任於潜县令时所绘制。

楼璹(字寿玉,宁波鄞县人,生于1090年,卒于1162年),在於潜任内体察民情,关心民事,深入农村出入农家,与农夫织妇谈论种田、植桑、缫丝纺织等经验和技术。

他深感农民劳作之辛苦,用画笔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和手工纺织的场景和图像,并配以诗文说明。楼璹绘就《耕织图》呈献朝廷,得到南宋皇帝宋高宋的召见和嘉奖,从此仕途光明,绍兴五年(1135)升任邵州通判,二十五年(1155)知扬州,累官至朝仪大夫。《耕织图》由于其“绘图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生动地描绘了耕织详细的生产过程,加上宋元明清历代帝皇的推崇、摹绘…

腹有诗书气自华蕴含的哲理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容决定形式

“腹有诗书”指的是“内容”,而“气自华”指的是形式,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

蕴含科学哲理的古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 陆游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蕴含科学哲理的古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