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拔罐位置图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锻炼

更新时间:2021-03-27 18:06

腰椎间突出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这种疾病虽然不致命,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拔罐的方法予以缓解,那么腰椎间突出拔罐位置有哪些呢?

椎间盘突出拔罐位置图

肾俞穴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大肠俞穴

1.大肠俞穴位置:

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2.大肠俞穴取穴方法:

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3.大肠俞穴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

八髎穴

1.八髎穴位置:

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

2.八髎穴取穴方法:取穴方法:八髎穴即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3.八髎穴功效: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按摩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环跳穴

1.环跳穴位置:

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2.环跳穴取穴方法:

侧卧屈股取穴,伸下腿,屈上腿取穴,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3.环跳穴功效:

环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等。

居膠穴

1.居膠穴位置:

位于人体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2.居膠穴取穴方法:

在骨盆上端从腰部往腹部触摸,就可发现骨盆最前侧。本穴位在前侧约1个指幅下方。取穴时,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3.居膠穴功效:

益肾强健、舒筋活络。

承扶穴

1.承扶穴位置:

大腿后面,臀横纹中点处。

2.承扶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穴在臀横纹下,大腿与臀部交界处,即臀沟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3.承扶穴功效:

舒筋活络,消痔通便。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痔疾;便秘;尿潴留。

委中穴

1.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2.委中穴取穴方法:

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3.委中穴功效:

分清降浊。委中穴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作用。

承山穴

1.承山穴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

2.承山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3.承山穴功效: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

阿是穴

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椎间盘突出拔罐方法

留罐法

患者俯卧位,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腰部压痛点、肾俞、大肠俞、八膠、环跳、居膠、承扶、委中、承山,留罐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罐法

患者俯卧位,先针刺患侧肾俞、大肠俞、八膠、环跳、居膠、承扶、腰部压痛点及委中、承山,然后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再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0~15分钟。

走罐法

患者俯卧位,在患侧腰部涂_上适量的按摩乳或油膏,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腰部疼痛处,然后沿患侧腰部压痛点上下,做来回推拉走罐数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

刺络拔罐法

患者俯卧位,用梅花针叩刺腰部压痛点,到皮肤点状出血,然后立即拔罐,使拔出少量瘀血,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液,用碘伏棉球消毒即可。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锻炼

俯卧抬头

患者取俯卧位,下肢伸直,双手向后放于身体两侧。用力使头部和上身抬起,至极限处停留4~10秒钟。每日早中晚各锻炼3次,每次重复8~20次。此动作主要使腰背肌肉得到锻炼。

俯卧抬腿

患者仍取俯卧位,下肢伸直,双手可垫于颌下或向后放于身体两侧。在保持髋、膝关节伸直情况下用力抬高一侧下肢,至极限处停留4~10秒。然后交换另一侧进行锻炼。每日早中晚各锻炼3次,每次重复8~20次。此动作主要锻炼腰背肌和臀大肌。

挺腹伸髋

患者取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用足掌蹬床面,然后挺腹伸髋,使腰部离开床面呈桥状,至极限处停留4~10秒。每日早中晚各锻炼3次,每次重复8~20次。此动作主要锻炼腰背部和下肢肌肉。

如何预防腰椎间突出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训练前开始,要了解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许多人都有在家干家务活比上班还累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常集中在某一天突击家务劳动的结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干家务要劳逸结合。

(2)洗菜、淘米、洗小件物品时,最好不要将盆直接放在地上,或放在太低的位置,而应放在不必过度弯腰的高度,这样可以避免腰部过度弯曲,减少腰部的负担。拣菜时,应将菜放在一个高度合适的台子上或坐在一个高低合适的凳子上,以避免腰部的过度前弯。

(3)切菜、切肉时,应该将其放在一个高度适当的台子上,切物品时应保持脊柱正直,不要左右歪斜、东倚西靠,尽可能不弯曲腰部。

(4)扫地、拖地时,应将扫帚或拖布的把加长,以避免过度弯曲腰部,造成腰肌劳损。如居室面积过大,可分几次打扫,在间隔时间内可适当活动一下腰部,避免腰痛。

(5)在晾晒衣服或擦高处玻璃等活动时,应在脚下垫个矮凳,因为如果晾衣绳较高或擦高处玻璃时,势必要采取垫脚伸展的姿势,使腰部的后伸加大,易造成腰痛,如站在矮凳上则可避免。

(6)烫衣板的高度要适宜,避免过度弯腰。

(7)取物应避免弯腰或扭腰。例如,需要将婴儿放入婴儿车或床上时,应蹲下后再放,这些都是减少腰部负荷的措施。

(8)还应注意正确的洗漱。首先,要在起床后稍稍活动一下腰部,做做后仰、左右旋转、“伸懒腰”等动作,使腰部不至于从相对静止的状态立刻转变到一个增加腰部负荷的动作,然后再进行洗漱。正确的洗漱姿势应是膝部微屈下蹲,再向前弯腰,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而且能降低腰椎的负荷。此外,洗脸盆位置也不要放得太低,避免由于腰椎过度向前弯曲而加重腰部的负荷。

(9)正确的穿鞋方式:把一脚放在前面的小凳上,或采取蹲姿、坐姿穿鞋,可避免伤及背部肌肉及韧带。

(10)打喷嚏、咳嗽时,不注意的话会拉伤背肌以及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此时将膝盖、髋关节稍微弯曲,可以避免腰椎受伤。

腰椎间盘突出生活护理

1.预防腰突症,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应注重腰背肌的锻炼,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肉的强度和应激性,提高脊柱尤其是腰椎的稳定性、耐久性、灵活性。

2.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姿势,注重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工作姿势及睡姿的合理性。

3.遵循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合理变换体位,防止单一-体位的超负荷,劳逸结合。长期站立或久坐的人们,应忙里偷闲,适当变换一下体位,哪怕几分钟也十分有益。

4.拔罐疗法对本病改善症状有一定疗效,有条件者应结合推拿复位、针灸、理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5.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用腰围固定腰部。

6.腰突症有一定的复发率,一旦出现复发先兆或迹象时,就可以及时采用简单而行之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控制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拔罐位置图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锻炼的相关知识

脖子落枕拔罐图片大全 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吗

相信每个人都出现过落枕的现象,如果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吗?谁知道脖子落枕拔罐图呢?

脖子落枕拔罐图片大全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落枕可以刮痧吗 落枕刮痧好还是拔罐好

睡一觉醒来,发现颈肩部分区域僵硬,不能灵活运动,并且压痛明显,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落枕现象。下面来看看中医疗法中落枕可以刮痧吗?

落枕可以刮痧吗

落枕可以刮痧。

通过循经走穴刮痧,可以消炎止痛,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和水肿吸收,加快血管和神经功能恢复,达到防治落枕的目的。

落枕刮痧好还是拔罐好

刮痧和拔罐都能起到缓解落枕的作用。

区别不同的是,病邪在表的话,刮痧治疗效果好,病邪在里,拔罐好。在不好判断病邪表里的情况下,可以先刮痧,再拔罐。

落枕刮痧刮哪里…

落枕拔罐的位置图 落枕拔罐管用吗

拔罐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而且还可以对一些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功效,那么落枕拔罐管用吗?

落枕拔罐管用吗

落枕的原因,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所致。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是可以有效缓解落枕症状的。

落枕症状分型

1.督脉,太阳经病:痛在项背,头部俯仰受限,项背部压痛明显。…

拔罐后身上后背持续发痒怎么回事 要如何处理

拔罐疗法具有温通经络、祛湿除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疼的作用。由于拔罐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扩充而使得病变部位血脉通畅、气血旺盛,积聚于患部的风寒湿邪以及瘀血得以宣散。有的人在经过拔罐后会出现拔罐区域皮肤瘙痒,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一,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又该如何处理呢?

体内火毒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在拔罐后如果出现先痛后痒的情况,一般表示体内存在火毒。而皮肤痒是正常现象,是体内毒气通过拔罐后再向体外排出的一种反应。

体内风邪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在拔罐后如果出现拔罐区域皮肤瘙痒并可见皮肤纹理明显,说明存在体内风邪。如拔罐走罐的过程中,突然出现风团,也是风邪所致。

体内湿气引起拔罐后身上后背发痒

因为体内湿气太重,在不超过正常的拔罐时间…

拔罐后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拔罐后皮肤受到挤压,会充血,发生轻微的瘙痒这是正常的,中医认为这是有风邪和湿气的表现,正常情况一两天皮肤瘙痒就会消失。

皮肤受刺激引起的

拔罐后边缘会由于局部罐口的刺激和充血,会发生紧缩瘙痒感,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拔罐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留罐时间过长,出现皮损(水泡、红肿、淤青等)现象,在伤口快复原的时候,也会有瘙痒的情况。

表示体内有风邪和湿气

中医认为拔罐后皮肤瘙痒,是体内有风邪和湿气的表现,属于正常的病灶反应,说明病气正在外排。

比如,如果出现先痛后痒,一般认为是体内有火毒。如果在…

真空拔罐出水泡

最近很多人都喜欢去做拔罐,自己做的时候却发现身上起水泡了,用真空拔罐器拔起水泡是怎么回事?真空罐拔出水泡正常吗?

湿寒之气过重

现代人喜欢待在恒温的空调房中,日常又都喜欢吃一些冰凉的食物,时间长了身体里面会有寒湿之气淤积,而真空拔罐的时候受到负压,身体毛孔张开,这些湿气和寒气就会被“拔”出来了,外在的表现就是拔出水泡来。

拔罐时间过长

很多人真空拔罐的时候觉得拔罐时间越长越好,觉得这样排毒的效果更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拔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拔罐效果,而且还不…

拔罐子起水泡我以为是汗一擦全是血怎么办

很多人日常都喜欢做拔罐帮助身体养生保健,最近我也去做拔罐了,但是拔罐子起水泡我以为是汗一擦全是血怎么办?

立即擦干

拔罐之后出血了先不要紧张,用棉球将血迹吸干净,然后穿上衣服,10小时之内不要洗澡,以防感染,一般来说,拔罐出血是因为拔罐之后身体皮肤局部破损引起的,等其自愈即可。

停止拔罐

拔罐出血很有可能是拔罐留罐的时间过长引起的,此时该部位就不宜再进行拔罐了,如果还是想拔罐,不妨在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拔罐,并且在拔罐的时候,注意好时间,一般来说,拔罐时常10分钟就够了。

注意保暖…

拔罐起泡怎么处理最快 拔罐水泡不处理行吗

拔罐是中医养生保健常用的方式之一,操作简单,也比较的安全,但是有的人拔罐之后身体会起水泡,那么拔罐起泡怎么处理最快呢?

拔罐起泡怎么处理最快

1.拔罐起泡后,如果水泡比较小的话,可以自行康复,不必处理。

2.若出现的水疱比较大,建议用无菌针挑破,让水泡里的渗出液流出,清洁患处之后,用烫伤膏涂抹就可以。期间要注意卫生,防止感染。

3.如果所起的水泡非常大,皮肤创面也比较大,为了避免被病菌感染,最好到医院治疗。

拔罐水泡不处理行吗

小水泡可以不处理,但是大的水泡不行。

拔罐水泡是什么原因

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大体有五种,常见我们可能有罐子温度高等等,那么其他可能的原因呢?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身体寒湿较重

身体寒湿较重,且以湿气为主时,拔罐促使湿邪外出,一则体现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另一个则是拔罐水泡,这就说明人体寒湿气重。

罐子温度较高

这种情况在做闪罐时可能出现,因为闪罐的罐体温度相比常用的方法会高上不少,如果在身体上留罐的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水泡的可能,但这种情况还是相对较少,尤其对于专业的理疗师而言。

部位的差异

人体不同部位情况不一样的,而且经络区别也很…

拔罐起水泡怎么处理

拔罐有水泡是较为常见的,尤其多见于第一次拔罐的人,所以也不必太担心,只要处理得当,一段时间后,便会康复,那么拔罐起水泡后怎么处理才好呢?

用碘酒处理

做法:小水泡可以留着自行康复,不必刺破,用消毒针挑破大的水泡,挤出里面的大部分体液,此时用消毒棉签蘸上碘酒涂抹水泡,包上纱布即可,每天进行,会康复的比较快。

功效:碘酒是常用消毒药物,也是家庭常备药物,用碘酒处理,可以防止病菌感染化脓,有利于去掉大小水泡。

用食盐水处理

做法:用20克食盐融入180ml凉开水中,以纱布浸透敷于患处,另备一盆凉开水,作为清洗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