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Q热是一种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发热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该病首次于1935年在澳大利亚的肉类加工者中发现,由于当时无法确认原因,因此被称为“Q热”。该病通常表现为自限性发热性疾病,但也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临床表现。
Q热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引起Q热的病原体为贝氏柯克斯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多形性胞内球杆菌,属于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族柯克斯体属,主要存在于受感染动物的尿液、粪便和羊水中,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均可成为宿主,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经蜱叮咬后,蜱粪便中的病原体可从伤口侵入人体。还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传播。Q热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但多数病例发生在春夏季节。HIV阳性以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严重症状的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
贝氏柯克斯体的潜伏期为9~30 d,平均为17~20 d。患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因年龄、潜在免疫状态而不同。急性Q热更为常见,是一种全身性表现,约5%急性Q热患者由于未彻底治疗,转为慢性Q热,表现为一种特定器官系统的持续性局部感染。
急性Q热最常见的表现为持续1-2周的自限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可有发热、头疼、肌痛等类似流感临床表现。老年人群可表现为非典型肺炎或快速进展性肺炎。儿童Q热多为无症状感染,约50%的儿童急性Q热可出现斑丘疹或紫癜样皮疹。急性肝炎在年轻人群中也很常见,可并发胆汁淤积性黄疸或非结石性胆囊炎。部分急性Q热者的发热可超过两周,严重者可出现肝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无结石胆囊炎、血管炎、横纹肌溶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
少数进展为慢性Q热者可表现为复发性或多灶性骨髓炎、心内膜炎或慢性肝炎等。残留神经损伤包括虚弱、视力模糊、感觉丧失和感觉异常。
诊断评估
急性Q热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血小板计数可升高或降低,常见肝酶升高而血清胆红素可正常。脑脊液(CSF)检查可显示单核细胞增多伴蛋白水平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赘生物,但通常只有半数慢性Q热患者出现赘生物。由于Cb是严格的细胞内生长病原体,血培养均为阴性,故病原学诊断依赖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国内普遍未开展Cb Ⅰ相和Ⅱ相抗体定量检测,Q热急性期患者一般仅产生Ⅱ相抗体,发热数周后才出现低效价的Ⅰ相抗体。
病原学诊断确定以后,还需评估患者进展为慢性Q热的风险。评估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是否存在心脏瓣膜基础疾病,是否存在IgG型抗磷脂抗体,以及CbⅡ相IgM抗体效价是否>1∶3 200。
治疗和预防
急性Q热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口服多西环素 100 mg,2次/d,共14 d。在对多西环素耐药或者不耐受的情况下可选择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莫西沙星。多西环素退热速度更快,其和莫西沙星均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对于Q热性心内膜炎,治疗方案包括多西环素和羟基氯喹,天然瓣膜性心内膜炎者需用药18个月,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者需用药24个月。当 IgG抗体水平下降4倍意味着治疗完成。羟基氯喹可增加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在患者不能耐受或存在用药禁忌时可选择环丙沙星或利福平作为替代。
预防Q热的发生与暴发流行特别需要加强家畜的管控,防止和减少家畜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阻止感染家畜排泄物对环境污染。同时还要加强与家畜密切接触人员防护。对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制革厂、毛纺厂、畜牧场、以及用牛、羊等家畜进行研究的实验室做必要的管控。特异性预防措施包括优先考虑对于经常暴露于贝氏柯克斯体的高风险人群接种人用Q热疫苗。

参考资料:
1.atil SM, Regunath H. Q Fever. [Updated 2021 Jun 16].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2.吴嘉文,赵倩倩,马继军,等. 儿童急性Q热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9):569-570.
3.熊小路,焦俊,温博海.加强我国Q热的防控[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20,27(4):258-263.
Q热的诊断和治疗,你了解多少?的相关内容
揭秘病理诊断的利器:优势在哪里?
病理诊断的利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而病理诊断的核心工具就是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技术。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在哪里呢?
组织学组织学是病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来诊断疾病。组织学技术可以对各种组织进行分析,包括肿瘤、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组织学技术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等。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来诊断疾病的技术。它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病原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许多种蛋白质,如细胞膜受体、核糖体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染色、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方式进行分析。
相关词1. 组织学染色
2. 细胞结构
3. 免疫组化染色
不容忽视!肾肥大的诊断标准,你了解吗?
肾肥大的诊断标准
肾肥大是指肾脏体积增大,一般是由于肾脏某些疾病引起的。肾肥大的诊断标准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肾脏体积的大小。一般来说,肾脏的体积在成年人中为10-12cm,体积超过这个范围就被认为是肾肥大。
肾肥大的症状肾肥大的症状并不明显,轻度肾肥大的患者一般没有症状,而重度肾肥大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此外,肾肥大还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
肾肥大的原因肾肥大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肾囊肿、多囊肾、肾炎等病症。此外,肾肥大还可能是由于肾血管疾病、肾结石、肾癌等引起的。
肾肥大的治疗轻度肾肥大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肾肥大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就需要针对性地治疗原发病。如果肾肥大导致了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就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重度肾肥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诊断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为:诊断肺癌最主要的手段
诊断肺癌的常见检查方法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诊断肺癌最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各种检查方法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其中,X线胸片、CT扫描、PET-CT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呼吸道内部情况,并进行活组织取材以明确诊断。血液生化指标也可以为肺癌筛选提供辅助信息。以上这些检查方法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医生们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尽早发现并治疗肺癌。
影像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在诊断肺癌时,影像学成为了主要手段之一。目前,CT扫描、X线拍片、MRI和PET-CT等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肺癌的筛查和诊断。其中,CT扫描最常用于检测早期肺部病变,并能够对病变进行定位、大小评估以及分期;而PET-CT则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如代谢活性水平和组织功能状态,在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诊断肿瘤时发挥重要作用。
诊断肺癌首选检查方法试题:诊断肺癌最常用的主要手段
肺癌的诊断方法
肺癌的诊断方法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精细的工作,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手段包括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其中,CT扫描和X线摄片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肺部情况,并能够明确是否存在异常结节或转移灶等。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则需要通过活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来确定癌变程度及类型,对于无法判断是否为恶性的结节则可通过经皮穿刺或纤支镜活检来获取样本进行进一步鉴别。而血清中多种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在诊断肺癌方面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相互印证以提高准确率及早发现、早治疗。
单纯性甲状腺肿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是什么:单纯性甲状腺肿选用
中医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方法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治疗该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其中包括针灸、中药汤剂、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在诊断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气血状态和部位等因素来进行具体的分型诊断,并结合口述询问方式掌握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还会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判断患者身体情况。
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选择中药汤剂或穴位灸法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其适应范围以及不良反应。例如,在选用某些中草药时要特别留意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可能影响风险;而针灸操作则要求技术娴熟并应遵循相应标准操作规程。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治疗前都必须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措施,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才能更好地防止和缓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相关症状和并发症。
羊布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羊布病特征
羊布病的传染途径和感染机理
羊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家畜中。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食物污染和虫媒传播等途径。其中,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摸索、抚摩等皮肤黏膜暴露行为以及受到粪便、尿液污染等环境因素影响。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饲料或水源被感染菌株污染也可以造成该类疾病的爆发。
至于具体感染机理方面,则考虑到布氏杆菌能够在人体内通过锥虫向周围组织扩散并入侵不同部位而导致相应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例如,在血管内被吞噬进入单核细胞系统之后,在巨噬细胞或内皮细胞表面形成红色颗粒团点(Donovan小体),而这些Donovan小体则会经过淋巴管道迁移至全身其他组织和脏器处,引起局部化脓性炎和肉芽肿等变化。同时,由于感染后丝裂原体增生过快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也是导致羊布病发展及夺命的一个重要机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理该类传染病。
糖尿病诊断必备:依据揭秘!
糖尿病诊断必备:依据揭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有4.16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1.14亿。因此,糖尿病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糖尿病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水平,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5.5%以下,而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在6.5%以上。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防癌先知,快速诊断直肠癌!

探秘古代医学:从望闻问切到诊断

古代医学探秘:从望闻问切到诊断
古代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从望闻问切到诊断,古代医生通过充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活习惯,采用中草药、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对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望望是古代医生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脉象等,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舌苔白厚可能是湿热内盛等。古代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动作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闻闻是古代医生进行诊断的另一种方法。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口臭、汗臭等,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例如,口臭可能是胃火旺盛,汗臭可能是湿热内盛等。此外,古代医生还会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和呼吸,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糖尿病是如何确诊的,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是如何确诊的,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和血糖的检查结果,需要做空腹血糖的检查以及饭后两小时血糖的检查的,如果空腹血糖等于或大于7,饭后两小时血糖等于或大于11.1,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不能单凭一次的检查结果来确定是不是糖尿病的。如果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随机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两小时的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只要这三点符合以一点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进低盐、低糖、低油脂的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坚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