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白果和黄芪怎样一起吃

更新时间:2023-03-20 00:31

白果黄芪粥

材料

黄芪10克、白果10粒左右、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白果去壳后放入热水中浸泡半分钟,撕去皮,用牙签捅去心;

2.锅中加1升水,放洗净的黄芪、糯米,用中火烧沸后改小火煮约二十分钟;

3.下白果续煮二十分钟;

4.放入冰糖,煮约两分钟盛出即成。

白果黄芪一起吃的好处

更新时间:2024-03-08 12:58

补气固表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状有较好疗效,白果补气养心,和黄芪一起食用,可以增强药效。

止咳化痰

黄芪能补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的咳嗽气短,白果有敛肺定喘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嗽、久咳不愈等症状,黄芪和白果同服,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咳嗽痰多者可适量服用。

托疮生肌

黄芪有排脓生肌的作用,适用于疮疡内陷、疮疡溃破等症状。据《本草再新》记载白果:"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由此可见,白果有排脓、生肌的功效,和黄芪同服,药效更强。

增强免疫

白果和黄芪能一起吃吗

更新时间:2024-02-10 12:01

能一起吃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主治气虚乏力、表虚自汗、中气下陷、痈疽难溃等症状。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的功效,常用于痰嗽、白浊、遗精、小便频数等。

黄芪和白果没有配伍禁忌,两者药效不冲突,可以一起食用。

黄芪煲汤和什么搭配

更新时间:2021-04-04 16:33

黄芪和虾皮煲汤补益脾肾

原料:黄芪20克,虾皮50克,葱,姜,味精适量。

做法:先将黄芪洗净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兑入洗净的虾皮,加水及葱,姜,食盐调味,煨炖20分钟即成。

功效:补益脾肾,补充钙质,抗骨质疏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黄芪和乌鸡煲汤养血益气

原料:乌鸡1只,黄芪10克,红枣10克,枸杞5克,姜10克,葱段5克,党参,盐,鸡精各适量。

吃黄芪后会腰疼吗

更新时间:2021-04-04 16:33

目前这种说法并不存在。

黄芪有补气的作用,补气可以行血,可以通痹,对于半身不遂腰疼者,用黄芪搭配当归、川穹、地龙等活血通络药以及风寒湿痹腰疼者,用川乌、独活、川穹等祛风散寒药搭配使用具有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但并未有吃黄芪后腰疼的说法,目前根据网上以及各医书的资料显示,都没有相关食用黄芪后导致腰疼的现象,如患有出现腰疼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如突然负重或扭转、腰部外伤、体位不当,长期居处潮湿及腰部受凉,肾积水及结石、女性经期等,应尽快就医检查,确认具体病因后对症治疗。

吃黄芪放屁的有什么好处

更新时间:2021-04-04 16:33

说明补益到位。

黄芪是补气的药材,可起到通气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在服用黄芪后会有放屁多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并非是什么相关副作用,如放屁较多觉得尴尬的,可咨询医生适当减少黄芪用量或停止服用黄芪改成其他药材替代服用。如停药黄芪仍然有放屁多的现象,考虑是肠胃消化不良或食用其他产气食物,如:黄豆、红薯、土豆等引起的现象,应辩证处理。

黄芪大枣枸杞泡水比例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3-10-27 16:53

2:1:1合适。

黄芪性微温,大枣性温,枸杞性平,如果三者搭配泡饮食用的,要非常注意三种药材的使用剂量,否则容易导致人出现上火的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通常以黄芪为主要泡饮药材,占四分之一的量,大枣和枸杞各占二分之一,这样的泡水比例可减少整道饮品的温热性质,避免饮用后上火出现的不适现象。

黄芪大枣枸杞茶

材料:黄芪30克,枸杞15克,红枣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黄芪和枸杞,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小时后,放入适量冰糖调味,代茶饮用。

每天黄芪泡水喝好不好

更新时间:2021-04-04 16:32

对症服用的情况下,每天适量喝是可以的。

黄芪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汁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症状,如服用者有上述病症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服用适量黄芪,但若是没有上述病症表现的不建议每天喝,以免导致身体不适,出现内热旺盛上火等症状。

黄芪泡水一次用多少克

更新时间:2021-04-04 16:32

日常保健饮用:10克左右;治疗病症:30克左右。

一般情况下,黄芪用于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调养身体气血等日常保健饮用时,通常一次用量在10克左右,大约是10—20片黄芪的数量;但若是用于治疗气虚、水肿等病症时,则需加量到30克左右服用,最好是煎水饮用药效更好。

注意

不要过量服用黄芪,以免过量的黄芪进入身体后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常见的有心烦气躁,加重头晕眼花,睡眠质量变差,双颊泛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