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竭

肝功能衰竭患者日常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0

(1)均衡规律饮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为主;

(2)高碳水化合物(米糊、藕粉)、低脂、适量优质蛋白(淡水鱼、豆制品);

(3)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4)忌食坚硬、辛辣、热烫的食物;

(5)忌食烧烤、腌制食物、动物内脏、多种海鲜(如黄鱼、墨鱼等);

(6)忌烟酒。

(7)盐:日常饮食需清淡,有腹腔大量积水时摄入钠盐 500—800 mg/d。

肝功能衰竭需要做哪些检查?

更新时间:2022-07-21 18:19

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

(1)血清胆红素测定:呈进行性增高,多超过 171μmol/L,最高达 800μmol/L 以上;

(2)血清转氨酶:常明显升高,肝衰竭时,也可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迅速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即胆红素升高明显,转氨酶迅速下降;

(3)血清胆固醇:下降;

(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活力明显下降;

(5)血清白蛋白:下降;

(6)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时间延长;

(7)其它,肝炎病毒检查、血氨、血清氨基酸测定。

按照严重程度,肝功能衰竭怎么分期?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0

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 (亚急性) 肝衰竭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极度乏力,厌食、呕吐和腹胀;皮肤颜色逐渐加深;易出血。

(2)中期: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轻度肝性脑病和 (或) 明显腹水;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

(3)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合并肾脏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等;重度肝性脑病;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

如何诊断肝功能衰竭?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0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

(1)病史: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2)临床表现:极度乏力,厌食、呕吐和腹胀等;皮肤颜色发黄,逐渐加深,小便颜色加深;易出血;腹腔内积水;肝性脑病。

(3)辅助检查:凝血功能异常(PTA≤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白蛋白明显降低。

按照发展速度,肝功能衰竭的怎么分类?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0

根据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

(1)急性肝衰竭,起病急,发病 2 周内出现以中度以上肝性脑病;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 15 d~26 周内出现肝衰竭临床表现;

(3)慢加急性 (亚急性) 肝衰竭,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病,再次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损害;

(4)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慢性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衰竭有哪些严重的并发症?

更新时间:2023-03-01 17:00

(1)肝性脑病:初期有行为和性格改变,不能正确回答询问,辨向力和计算能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兴奋或嗜睡,出现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终至昏迷;

(2)脑水肿;

(3)肝肾综合征;

(4)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

(5)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大出血。

肝功能衰竭有哪些症状?

更新时间:2021-04-04 16:20

(1)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早期会出现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2)患者皮肤颜色发黄(黄疸),并逐渐加深,小便颜色加深;

(3)患者可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呕血、便血、鼻出血等症状,且出血不易止住;

(4)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腔内积水。

(5)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肝性脑病的相关症状,如性格改变、精神错乱直至昏迷等,是肝衰竭患者的特征性表现。

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肝功能就永远不可逆转了吗?

更新时间:2023-10-24 15:18

肝功能衰竭是临床上严重的肝病症候群,病死率高。根据其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效果不同,最终的结局也不同。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的肝衰竭,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很难逆转,积极治疗后可控制病情或延缓疾病进展,但最终治疗结果往往不理想。药物、酒精、细菌等造成的肝衰竭,如发现及时,积极治疗,迅速解除病因,治疗效果较理想,肝功能可部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