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答案是蕴藉风流。
【成语】: 蕴藉风流
【拼音】: yùn jiè fēng liú
【解释】: 蕴藉:蕴含不露。形容风度潇洒,含蓄有致。
【出处】: 《北齐书·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举例造句】:少年天子,蕴藉风流,只因长毛蔓延,烽烟未靖,不免宵旰勤劳。(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六十三回)
【拼音代码】: yjfl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三年(1133)楼璹任於潜县令时所绘制。
楼璹(字寿玉,宁波鄞县人,生于1090年,卒于1162年),在於潜任内体察民情,关心民事,深入农村出入农家,与农夫织妇谈论种田、植桑、缫丝纺织等经验和技术。
他深感农民劳作之辛苦,用画笔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和手工纺织的场景和图像,并配以诗文说明。楼璹绘就《耕织图》呈献朝廷,得到南宋皇帝宋高宋的召见和嘉奖,从此仕途光明,绍兴五年(1135)升任邵州通判,二十五年(1155)知扬州,累官至朝仪大夫。《耕织图》由于其“绘图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生动地描绘了耕织详细的生产过程,加上宋元明清历代帝皇的推崇、摹绘…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内容决定形式
“腹有诗书”指的是“内容”,而“气自华”指的是形式,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 · 陆游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蕴含科学哲理的古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千万不要让等待左右了你的人生,生命的意义在于不留任何遗憾”
忙碌的生活让很多人渐渐丧失了对于自己内心最初的那份尊重。忘记了自己曾经想要去做的事情,想要达成的目标。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最真实的愿望向后推迟,推到最后再也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精力再去实现。等到了迟暮之年回顾往昔之时才恍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满是遗憾。
爱不释手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
爱不释手的意思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补充式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宾语。
爱不释手这个成语蕴含道理——其文学意思是喜欢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形容极其喜爱。而从哲学上看,爱不释手表明的是一种感性认识,即一旦喜欢上某种东西以后就深层次的想占有它,舍不得放下。其实如果我们作深层次分析的话,特别是付诸理性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件东西可能非我们必须,是可有可无的,这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很多女生买了很多自己之后很少穿的衣服,也正是基于爱不释手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