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被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所以 ,资:有助于治:治理鉴:借鉴。
资治:有资于治道,治理国家。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言其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宋神宗以其所编之书具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赐书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中资质的意思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治理!
资治通鉴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
…
《资治通鉴》参考了《史记》的内容,但是和司马迁的《史记》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写给皇帝的教科书,甚至名字也是宋神宗取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
上(唐太宗,下同)谓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联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多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世不忘,吾属之师也。”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
宋神宗为《资治通鉴》赐名时所说“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揭示了该著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着,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资治通鉴中心思想
礼治和德治是《资治通鉴》中的核心思想,“礼”是行为准则,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德”是礼的伦理基础,同时又为“礼”所强化。
礼治与德治的结合,贯穿中国历史…
挺好的
华杉老师读资治通鉴,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
第一:用通俗的话,表达资治通鉴
第二:对资治通鉴的历史事件,做了较为完整的解读,理清了前后的脉络。
第三:用管理咨询家的视角,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资治通鉴对当下的意义。
可靠不可靠是相对的。
比起其他野史、逸史来说,资治通鉴是相当可靠的,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当其他史料与其相悖时,一般应当以资治通鉴为准。
但如果与真实的历史相比,资治通鉴是相当不可靠的,毕竟资治通鉴也是人写的,是人就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而这种世界观、价值观受成书历史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其通过写史标明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虽然在当时具有普世价值,但这种价值哪怕在当时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认可的,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观点会更多的受到质疑和责问。
另外,写书人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或政治目的(如清编明史),对史料进行了筛选、甄别、隐藏、夸大、暗示等,…
人们对司马迁存有同情心,从而也就认为《史记》胜过《资治通鉴》
大家都了解司马迁是在腐刑的痛苦中完成《史记》创作的,他的创伤不只是在肉体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他能有那么大的毅力固然值得我们学习。相反司马光虽然在主持编著《资治通鉴》时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他所经历的原本没有司马迁那样痛苦。当两部名著不分伯仲时,大家对作者认识往往起了决定作用,但这只是一个假象,所以《史记》不一定胜过《资治通鉴》。
二 《史记》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而《资治通鉴》更接近于历史的原貌
司马迁的文笔固然无可挑剔,以至于《史记》中的任何一段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做一篇散文来欣赏,但这也将某…
看资治通鉴好
《史记》应该算是历史文学作品,司马迁的文学素,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虽然《史记》没有《离骚》那么难以理解,但却是比《资治通鉴》要难一些。
不论是从方法,还是从难易程度上,个人建议还是读《资治通鉴》比较好。
《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编撰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自我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所包括的时间之长和记载的内容之广,都是其他史书所无法企及的。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0册好,《资治通鉴》最好的版本就是中华书局繁体竖排20册胡三省注本,这是相对于普通读者说的。
中华书局还有一个30册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纸张、装订更加考究,价格昂贵,不适合普通读者,如果只讲最好,那么就是这版最好。
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有一套6册版的《资治通鉴》,这部书的底本和中华书局不一样,底本更古老,正文部分听说更好一些,这部是简体字版,缺点是字比较小。
最物美价廉的是岳麓书社普及文库版的《资治通鉴》,底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相同,价格更便宜,精装4册。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十二卷本好。
最权威的《资治通鉴》版本,就是中华书局《资治通鉴》二十卷本。此书初版于1956年,二版于2011年,是目前最佳的一个版本。其中包含了元人胡三省的注释,为繁体竖排排版。此书是研究者必备,爱好者也可以收一套。
资治通鉴是买哪种版本好
1、最权威的《资治通鉴》版本,就是中华书局《资治通鉴》二十卷本。此书初版于1956年,二版于2011年,是目前最佳的一个版本。其中包含了元人胡三省的注释,为繁体竖排排版。此书是研究者必备,爱好者也可以收一套。
2、中华书局《资治通鉴》十二卷本。此书是中华书局《中华国学文库》系列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