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95、N95口罩有什么区别?佩戴需注意什么?专家提醒——
KN95、N95口罩不宜长时间佩戴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方式仍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如果俩人都戴口罩,传染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近期,KN95、N95口罩再次成为热门词汇,KN95、N95口罩有什么异同?佩戴需注意什么?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永倖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进行解答。
KN95、N95口罩的区别
陈永倖介绍,KN95、N95口罩,都可用于新冠病毒防护,但它们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类型。目前,KN95、N95口罩与“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不同,不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监管。但对于它们的防护作用,许多权威机构均给出正面答复。
陈永倖说,N95口罩和KN95口罩的过滤效率均高达95%,但N95级医用防护口罩还能满足阻隔血液、体液等喷溅与表面抗湿性等医用防护要求,其更适用于医护人员在直接接触病人或感染者等高危场景下的使用。
相比之下,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适合接触潜在污染物、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的环境中使用。
KN95或N95口罩
佩戴需注意什么?
陈永倖表示:“在急诊科、发热门诊这种病人密集的情况下才佩戴N95口罩。如果在开放的区域,有通风且人口不是太密集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佩戴N95口罩。”
据介绍,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它很难在室外空间存活,且N95或KN95口罩的密闭性很强,老人和小孩佩戴容易出现缺氧情况,所以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没必要佩戴。乘坐飞机、火车或到医院就医等情况下,可以短时间佩戴。
如果检测出新冠病毒抗原阳性或核酸阳性,建议本人及同住的家人佩戴N95或KN95口罩,以降低被感染风险。从事特殊职业的高风险人员,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等情况下,建议佩戴N95或KN95口罩。
N95/KN95口罩密闭性好,通气性差,对于缺氧敏感的人群,比如患有肺气肿、哮喘、慢阻肺、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某些脑部疾病等,不适合佩戴N95/KN95口罩。
同时,N95、KN95口罩不宜长时间佩戴,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特别是老人、儿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慎戴。
另外,陈永倖提醒,佩戴多层口罩,这种方式不可取,也没有必要。临时不用口罩时,建议挂在通风处,或者装进一次性密封袋。
幼童不建议佩戴N95或KN95口罩,儿童生长发育还不成熟,如果佩戴了气密性好的N95/KN95口罩,容易出现缺氧的症状。
(海南日报海口12月18日讯)
KN95、N95口罩有什么区别?海南专家提醒:KN95、N95口罩不宜长时间佩戴的相关内容
「毒药泛滥,谁来守护海南缸豆?」

海南缸豆是一种常见的热带豆类植物,也是海南特有的地方特产,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特点。然而,随着毒药泛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海南缸豆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医学领域的教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守护海南缸豆,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的食物。
毒药泛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各种化学物质来提高食品的产量和质量,这些化学物质中有些是有害的毒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毒药泛滥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普遍,海南缸豆也不例外。
海南缸豆的营养价值海南缸豆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和钾的含量特别丰富,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海南缸豆还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预防肥胖等保健作用。
“疫情再起,海南再战!”
病毒
新冠疫情自去年开始以来,全球各地都在为控制疫情而努力。然而,最近在海南岛上出现了新的疫情再次提醒我们,病毒依然在我们身边。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生物,导致各种不同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艾滋病等。因此,了解病毒是什么、如何传播和如何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传播途径新冠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也就是说,当一个感染病毒的人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呼吸道分泌物飞入空气中,然后被其他人吸入体内。此外,新冠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例如通过触摸一个感染病毒的物体,然后接触眼睛、鼻子或嘴巴而被感染。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戴口罩:戴口罩是防止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口罩可以阻止飞沫进入口腔和鼻腔,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2.勤洗手:洗手是防止病毒传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我们需要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毒害海南缸豆,农药泛滥何时休?”
缸豆
缸豆是一种常见的海南本地农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然而,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缸豆的生长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导致缸豆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毒害。
农药农药是一种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化学物质。然而,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就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海南的缸豆种植者普遍存在农药使用不规范、药量过大等问题,导致缸豆品质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健康健康是人类追求的一种重要状态,它涉及到身体、心理、社交等多个方面。在食品安全方面,健康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防范海南毒豇豆,守护健康安全!

防范海南毒豇豆,守护健康安全!
海南毒豇豆,也叫草豆蔻,是一种常见的树木,但其种子含有强烈的毒素,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防范海南毒豇豆的食用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辨认海南毒豇豆?海南毒豇豆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其叶子形状长圆形,通常有3-5个小叶。毒豇豆的种子呈卵圆形,约为2-3厘米,表皮呈黄色或棕色,在成熟时会变干。如果不确定一种树木是否为毒豇豆,请不要尝试食用其种子。
“毒旺豆”惊现海南,你还敢吃吗?
“毒旺豆”简介
“毒旺豆”又称“毒扁豆”,是一种含有大量毒素的植物,其种子和荚果都含有一种名为“硫氰酸甙”的毒素,能够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毒旺豆”惊现海南,引起了广泛关注。
毒旺豆的危害“毒旺豆”含有的毒素主要是硫氰酸甙,这种毒素能够破坏人体内的细胞,导致中毒症状,轻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导致昏迷、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后果。此外,长期食用“毒旺豆”还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引发慢性疾病。
如何避免毒旺豆中毒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特别是野生或自采的植物,以免误食毒物。
2.认真阅读食品标签。对于含有可能危害健康的成分的食品,标签上必须明确标注,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了解其成分。
“海南豇豆事件”:揭开食品安全的黑幕!
海南豇豆事件:揭开食品安全的黑幕!
最近,海南豇豆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些超市在销售豇豆时,将过期豇豆重新包装并标上新的生产日期,这些豇豆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保障。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存在问题,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等。
2.食品运输和销售环节存在问题,如过期食品重新包装销售、超市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等。
3.监管不到位,如监管部门存在疏漏、监管力度不够等。
让海南水泥更强、更耐用!使用硼砂工业,勾画未来建筑新图景!

让海南水泥更强、更耐用!使用硼砂工业,勾画未来建筑新图景!
在建筑领域中,水泥是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然而,在使用水泥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水泥硬化过程中会产生的缩短和龟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使用硼砂工业。
什么是硼砂工业?硼砂工业是利用硼砂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增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方法。硼砂是一种天然矿物,主要包含硼酸和水合物。它的特殊性质包括高强度、低膨胀系数、高渗透性和低热膨胀系数。
11月15号去三亚需要隔离吗? 15日海南疫情速报
11月15号去三亚需要隔离吗?
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印发《涉疫区来琼返琼人员核酸检测查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要求,对涉疫区来琼返琼人员实行远端防控。凡计划从涉疫区入琼的人员和14天(离开涉疫区之日算起)内有涉疫区旅居史的来琼返琼人员,凭48小时内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办理登机(车、船)手续。低风险地区不需要隔离
如果你是中高风险区来三亚,必须提供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的旅客,到达三亚机场后,在机场再做一次核酸检测,提供国家行程码,健康码码,个人信息登记填写好,就可以通过关口出站了,所以说,需要来三亚的游客,必须提前了解三亚的防疫防控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警惕!海南毒豇豆引起食物中毒,安全购买从现在开始。

警惕!海南毒豇豆引起食物中毒,安全购买从现在开始。
近日,海南省内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些事件都是由毒豇豆引起的。据了解,毒豇豆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食品,虽然口感与普通豇豆类似,但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分解酶抑制剂和血红蛋白毁坏素,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为了确保大众食品安全,我们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如何安全购买豇豆?鉴于毒豇豆与普通豇豆外形极为相似,消费者在购买豇豆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警惕!海南毒豇豆事件揭示的食品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