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1人传染18个人,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疾控专家解读武汉本轮疫情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平均1人传染18个人,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疾控专家解读武汉本轮疫情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等特点。10月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武汉市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强化疫情社会面防控,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反弹。27日,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就武汉市本轮疫情特点、市民该如何做好日常防范等问题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

平均1人传染18个人

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

“近期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数和死亡数有所上升,病毒持续变异,传染性、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与此同时,国内疫情持续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态势,我市疫情输入的风险持续较高,防控压力不断加大。”杨小兵介绍,经市疾控中心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我市本轮疫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

杨小兵指出,通过对现有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本轮毒株特点如下:一是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极强。根据有关研究报道,该毒株的基本再生数为18.6,通俗地说就是平均1个感染者在其传染期内能够传染给18人;二是潜伏期、代间距短,疫情发展迅速。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平均仅为2天时间,最短仅需24小时。

大多数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多无症状或发热、咳嗽等症状轻微。由于潜伏期较短,少部分感染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时,已在家庭、社区等人群中造成隐匿性传播。此外,武汉市本轮疫情传播链条复杂,呈现“多源多点并存”态势,使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全市加强排查管控

早发现早处理切断传播链

“及早发现潜在传染源,做到穷尽排查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及涉疫暴露人员等风险人群,迅速落实严格管控,对于切断传播途径、遏制疫情传播和外溢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杨小兵说。

疫情发生后,全市统筹防控资源力量,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点位、重点人员管控;强化交通道口“落地查、落地检、落地管”,加强重点地区来(返)**员管理,排查风险人员,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划定风险区域,启动临时性管控措施,迅速开展扩面核酸筛查,筛干捞尽潜在感染者,切断传播链。目前,各项防控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

全市群众对疫情防控措施给予了大力支持,主动加强行程报备、参与扩面核酸、做到“应检尽检”、“快筛、快检、快管”、配合流调排查、出入重点场所“扫码亮码”等,为疫情防控筑牢了群防群控屏障。

疫情防控攻坚时期

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

杨小兵强调,鉴于本轮疫情传播快的特点,在疫情防控的攻坚时期,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应自觉养成出门戴口罩、回家就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近期非必要不到人员密集、通风条件差的场所,尽量不聚餐聚会,这样就减少了与病毒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被感染的几率。此外,广大市民要落实个人健康管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再者,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对于奥密克戎株,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没有打疫苗的市民尽快去打,未完成全程接种的抓紧完成,需打加强针的尽量要打。

当前全市的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得益于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杨小兵呼吁广大市民朋友,继续支持配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保持“戴口罩、不聚集、测核酸、用公筷、一米距”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难攻坚,坚持就是胜利!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宋慧

来源:作者:长江日报微信公号

平均1人传染18个人,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疾控专家解读武汉本轮疫情的相关内容

解密病毒DNA,特异性核酸检测助力疾控!

病毒DNA解密

作为一名医学领域的教授,我时刻关注着疾病的发展和防控。在疫情肆虐的当下,病毒DNA的解密与特异性核酸检测成为了疾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病毒DNA

病毒DNA是指病毒体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也是病毒**和传播的关键。通过对病毒DNA的解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从而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特异性核酸检测

特异性核酸检测是一种利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通过对样本中的病毒DNA进行扩增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感染者是否携带病毒。这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有效地筛查和诊断感染者。

解密病毒DNA,特异性核酸检测助力疾控!

疾控

疾控是指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在疫情防控中,疾控部门是重要的力量。他们通过对病毒DNA的解密和特异性核酸检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

为啥有的密接没被感染?北京疾控通过实例发布这些提示→

为啥有的密接没被感染?北京疾控通过实例发布这些提示→

近期,市疾控中心在流调中发现,有些密切接触者在返京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与确诊病例座位相近或有交集,因为全程规范佩戴N95口罩、不进食、少走动、少交谈,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最终没有被感染。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提醒进返京人员进返京途中提高防控意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

返京前,进返京人员要严格执行进返京防疫政策,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尽量减少中转,准备充足的防护物资。身体出现不适,特别是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不建议出行。老人、孕产妇和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后决定是否出行。

平均1人传染18个人,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疾控专家解读武汉本轮疫情

平均1人传染18个人,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疾控专家解读武汉本轮疫情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等特点。10月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武汉市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强化疫情社会面防控,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反弹。27日,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就武汉市本轮疫情特点、市民该如何做好日常防范等问题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

平均1人传染18个人

最短24小时传播一代

“近期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数和死亡数有所上升,病毒持续变异,传染性、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与此同时,国内疫情持续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态势,我市疫情输入的风险持续较高,防控压力不断加大。”杨小兵介绍,经市疾控中心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我市本轮疫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

人能耐受多高温度?可采取哪些防暑降温措施?北京疾控释疑

人能耐受多高温度?可采取哪些防暑降温措施?北京疾控释疑

什么样的高温需要发布预警?

为什么感觉高温天气越来越多?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北京疾控答疑

何为高温热浪?

高温原来是气候变化惹的祸。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气候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高温热浪标准。我国是指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现象,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有哪些类型?

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仅取决于气温,还与空气湿度、风速、太阳热辐射等有关。通常有干热型和闷热型两种类型。

★干热型是指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

★闷热型是指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相对而言)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

高温预警信号都有哪些?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信号的含义是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湖南双峰:两学生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人死亡,疾控介入

湖南双峰:两学生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人死亡,疾控介入

来源:澎湃新闻

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主管的“双峰网”12月24日发布消息《我县新城实验学校两名学生突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省市县疾控部门介入处置》称,12月22日,湖南娄底双峰县新城实验学校两名学生(系同班同桌)突发疾病,其中一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学生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暂无生命危险。经省市县疾控部门检测,初步确认上述两名学生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前述消息称,疫情发生后,双峰县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卫健、教育、疾控等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及医疗处置等工作,并指导督促学校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同时对该校所有学生进行排查,没有发现明显疑似流脑症状学生,排除感染新冠肺炎可能。

前述消息称,疾控部门已驻校指导开展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寄宿生住校医学观察,走读生放假7天居家观察),娄底市派驻医疗专家组进驻双峰开展工作。目前,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武汉疾控:@宝爸宝妈,“流脑”高发季,预防很重要!

武汉疾控:@宝爸宝妈,“流脑”高发季,预防很重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0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邱雨奇)冬春季节,“流脑”高发,因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对低龄婴幼儿危害较大。怎样预防流脑?日前,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与免疫规划专家为爸爸妈妈详细解读。

什么是流脑?

流脑也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所造成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主要有突发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以及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休克和脑实质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流脑有哪些传播途径?

流脑主要经呼吸道进行传播,此外还可通过同睡、怀抱、喂奶等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感染流脑,但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流脑?

疾控大揭秘:背后的故事让你惊叹不已!

新冠肺炎疫情

疾控大揭秘:背后的故事让你惊叹不已!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经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医学领域的专家,我一直在关注着这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健康信息,并分享一些我对这一疫情的看法。

病毒传播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表面后再接触口鼻等黏膜传播。因此,保持社交距离和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此外,佩戴口罩也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症状和治疗

新冠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和肺炎。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一些药物已被证明对缓解症状有所帮助。此外,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经有多种疫苗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这些疫苗已经被证明对减少严重病例和死亡有很大帮助。然而,疫苗接种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仍需要继续保持预防措施。

流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疾控专家解析这四大接种误区

进入冬季,本市即将迎来流感高发季。虽然目前本市流感活动度还较低,但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已全面展开。流感疫苗,到底需要不需要打?疾控专家对一些流感疫苗接种误区进行解析,指导市民接种。

流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疾控专家解析这四大接种误区

误区一:打了流感疫苗,还会感冒?

疾控专家:流感不等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只是感冒当中的一种,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主要在冬春两个季节比较多。普通感冒可以是病毒,或者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一年四季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得。虽然两种病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咳嗽、头疼、流鼻涕,但的确是两种疾病。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主任医师吕敏表示,从症状上来说,流感比普通感冒更重,传染性更强,主要表现是38℃以上的发烧、咳嗽、咽痛和全身无力、酸痛等。

预防胜于治疗!助您攻破疾控屏障

预防胜于治疗!助您攻破疾控屏障

预防胜于治疗!助您攻破疾控屏障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这是一句老话,但它永远适用。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因此,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疾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预防疾病的建议。

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人们健康的基础。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摄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提高身体免疫力。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盐、油和糖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的摄入。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食物,比如鱼、豆类、坚果和脱脂乳制品。

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

身体检查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定期的身体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便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疗。一般来说,年龄越大,体检的频率就应该越高。

携手国家疾控,共抗疫情!

携手国家疾控,共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