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来自福建的吴先生

今年四十多岁

身体一贯硬朗

然而上个月

他突然出现咳嗽、全身乏力

高烧至40多度

医生排除了流感、新冠等病毒

或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

到底是什么疾病引发的症状呢?

随后吴先生转诊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终于找到了病因——鹦鹉热!

右肺因感染

几乎丧失肺功能

据了解,吴先生入住中山医院时,他的一肺因感染已经几乎没有肺功能了。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

右上肺、右下肺都是实变,实变意味着肺泡被炎症的渗出液充填,右肺没有呼吸功能,就是没有通气和换气的功能,也就是说这个病人会引发呼吸衰竭。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医院立即对吴先生的痰液进行了二代基因测序检验,同时,医生也在询问吴先生发病前曾接触过的事物,当询问到鸟类时,吴先生猛地想起却有此事!

吴先生告诉记者,当地有很多鸟类,尤其是大树下、小溪边还有很多鸟粪

最终,检验结果为鹦鹉热衣原体,呈阳性。明确病因后,医生立即选用对症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随后,吴先生高烧渐退,治疗十多日后, 右肺部感染也明显好转。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不止吴先生

上海部分三甲医院

最近都有收到类似病例

77岁阿婆发热不退

急诊医生寻出“鹦鹉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位77岁的患者。忻阿婆身体一贯硬朗,然而病来如山倒,今年2月底出现咳嗽咳痰,突然摔倒,全身乏力不能站起,后面几天里出现言语含糊、持物不稳、部分对答错误,生病后的忻奶奶与平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大约一周后,忻阿婆又出现发热,在家人陪同下到新华医院急诊就诊。

在完善一系列急诊检查后,医生初步诊断是I型呼吸衰竭、脓毒血、肺部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等。由于病情危重,忻阿婆被收入了急诊监护室继续诊疗。可是,这些诊断都无法解释忻阿婆的言语含糊、颈项强直等症状。

蹊跷的发热,让医生疑惑不已,能同时累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元凶”是什么?抑或是不凑巧,忻阿婆肺部感染的同时发生了脑梗死或神经系统感染?

当天,新华医院急诊监护室医生在给忻阿婆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了“地毯式”病因“搜索”。脑脊液、痰液、血液等,第一时间送检查找病原体,并开展了自身免疫的相关检查。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流感、新冠、结核、真菌、血培养、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自身抗体等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而忻阿婆持续发热,体温在36.8—37.8°C之间波动,这无疑给医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4小时后,痰液病原菌微生物检测结果出来了:鹦鹉热衣原体、白色念珠菌、EB病毒阳性,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惠普尔养障体呈现弱阳性。

“鹦鹉热!”急诊监护室葛勤**任医师当机立断,“今天晚上用多西环素200mg。”对症治疗后,忻阿婆的体温终于降至正常了!

在后续完善了头颅磁共振检查后,医生们排除了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最终判断出忻阿婆的颈项强直、言语含糊等可疑阳性,是由鹦鹉热支原体感染引发的肌肉并发症。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那么,忻阿婆是如何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呢?经多次仔细询问,忻阿婆的家属提到,忻阿婆所居住的房屋楼顶有人饲养飞禽。医生考虑,此次感染或与飞禽饲养相关。10余天后,忻阿婆的肺部感染好转,言语逐渐清晰,对答无碍,能自己吃饭和活动了,很快康复出院。

什么是鹦鹉热

专家指出,鹦鹉热,又叫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共患病,主要通过鸟类传播给人类。鸟类包括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等,其中鸽子在春季可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来源。

注意!吸入干燥排泄物的微粒

被鸟类咬伤、口对口接触

甚至短暂接触

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最常见于年轻或中年成人。从事禽类、鸟类养殖、运输、交易、屠宰、加工等工作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感染后主要累及肺

病程较长,应值得警惕

据介绍,鹦鹉热潜伏期通常在5至14天之间,病程平均6周,个别长达20周。感染后主要累及肺,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发热、头痛、咳嗽、肌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其他不常见的症状包括咽炎、腹泻和精神状态改变。

鹦鹉热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肝、肾、血液、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皮肤黏膜等器官系统的并发症。不过,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

疾控部门提醒

对于非职业人群而言

家庭养鸟是感染鹦鹉热的主要途径

如果发现禽鸟有可疑症状

要及时带它隔离与治疗

自身若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且有禽鸟暴露史

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综合新闻坊、新闻透视、上观新闻

来源: 看看新闻Knews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的相关内容

如何应对阳性病例?

如何应对阳性病例?

作为一名医学领域的教授,我认为应对阳性病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时代,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病毒

阳性病例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依靠宿主细胞来生存和繁殖。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或水传播,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感染。

防护措施

为了避免感染,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勤洗手

-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人群聚集

-不要触摸眼睛、口鼻和脸部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治疗方法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阳性病例,你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隔离自己,避免与他人接触

-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治疗和康复治疗。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你恢复健康。

北京累计确诊病例上升至80例:防控形势严峻

问:北京累计确诊80例,疫情趋势怎样?应该如何预防?

答: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和蔓延,北京也不幸成为了中国大陆首个出现本土传播病例的城市。截至目前,北京累计确诊已达到80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呢?

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纷纷迎来复工复产的信息来看,我相信我们仍能保持对于该类感染的高度敏感性,并始终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北京累计确诊病例上升至80例:防控形势严峻

在实际生活中依然需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与卫生习惯养成。例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常规措施是基础且必不可少的;此外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则需处理好个体与社会之间权衡关系问题。在出现任何身体不适时及时寻求医治和就近核酸检测往往可以有效地抑制潜在传染风险;同时,对于来自高发地区的人员要及时隔离观察是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疫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只有我们齐心协力、科学应对才能最终战胜病毒!

病例分享 - 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M5型白血病?

病例分享 - 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M5型白血病?

作者 | 张民庆 陈允芝

单位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

病例分享 - 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M5型白血病?

在血液分析检测和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三系减少的患者,这时首先想到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特别是淋巴细胞比率>60%的初诊患者。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例从最初的高度怀疑为再障,而最终考虑为M5型白血病的中年男性病例。


传染病专家唐小平:复阳病例的传染性非常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康复后有一定复阳比例,但其传染性非常低。”12月2日晚,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住院后,两次核酸阴性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再次检测阳性称为“复阳”。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但毒力显著降低,感染后绝大部分人无症状,最终造成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唐小平看来,2020年发生疫情以来,新冠病毒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变异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伽马、奥密克戎等,可以说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基本适应了环境,趋于稳定。

传染病专家唐小平:复阳病例的传染性非常低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 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日前,唐小平团队和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国家科学评述》(《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对新冠患者不同毒株复阳情况的研究文章,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来自福建的吴先生

今年四十多岁

身体一贯硬朗

然而上个月

他突然出现咳嗽、全身乏力

高烧至40多度

医生排除了流感、新冠等病毒

或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

到底是什么疾病引发的症状呢?

随后吴先生转诊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终于找到了病因——鹦鹉热!

右肺因感染

几乎丧失肺功能

据了解,吴先生入住中山医院时,他的一肺因感染已经几乎没有肺功能了。

单肺几乎丧失功能!上海多家医院收到类似病例,潜伏期5至14天,重要提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

上海:昨日死亡的33岁病例 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上海:昨日死亡的33岁病例 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今天(4月26日)上午,上海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4月25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52例,平均年龄81.13岁,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100岁,33岁这位患者为男性,因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接种两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百事可乐确诊病例引起关注:消费者需注意饮用安全

百事可乐确诊病例引起关注:消费者需注意饮用安全

问:最近听说有人因为喝百事可乐而被确诊患上某种疾病,这是否属实?百事公司对此有何回应?

回答:

关于“百事可乐确诊病例”的传闻,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地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饮用百事可乐会导致特定的疾病。各种饮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在正确使用和储存条件下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同时也要注意到,所有食品都可能存在过敏或者不耐受等个体差异问题。

鉴于医学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并不能完全依靠单个案例来确定其与特定物质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仍需进一步开展相关调查及评估工作。

再者,“百事可乐确诊病例”的消息流传较广,并引起了公众关注。在这样充满争议和社会影响力较大事件面前,企业应当第一时间给出正式且详细说明以消除公众困惑。尽管该事件是否与百事公司的产品质量有关还需要调查确认,但对于此类争议性问题,企业应当始终如一地秉持公正、透明和真实的态度来面对。

临床病例探案:此肺炎非彼肺炎

临床病例探案:此肺炎非彼肺炎

作者丨李勇 苏州市立医院呼吸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史简介

北京确诊死亡病例最新情况:专家提醒警惕同行人员传播

北京确诊死亡病例最新情况:专家提醒警惕同行人员传播

问题:近日北京出现多起新冠病毒死亡病例,请问这些患者都有哪些共同点?该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回答:

近期,北京市接连发生了多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专家表示,这些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点。

大多数死亡患者年龄较高,且身体抵抗力较弱。在早期可能没有及时就诊或治疗措施不当等因素也影响了治愈机会。

针对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1.引导老年人注意自我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并引导他们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和就医。

2.做好社区防控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和组织建设,并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

3.着重打造普及知识平台。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包括线上、线下)普及疾病防控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4.抓好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首次公布今日确诊病例轨迹:专家称对防控疫情有重大意义

首次公布今日确诊病例轨迹:专家称对防控疫情有重大意义

Q:今日确诊病例轨迹公布,对于防控工作有何帮助?

A:近期,一些地方开始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轨迹信息。这个举措旨在提高公众对该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意识,并加强针对密切接触者以及可能感染人群的筛查工作。下面我们来谈谈今日确诊病例轨迹公布对于防控工作的具体意义。

在大规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问题数据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将患者已知行踪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分享到社交平台上,不仅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自己是否与被感染者产生过接触或存在风险区域居住等情况,进而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及时发布相关数据能够有效促进政府部门和医学专家开拓思路、调整工作方式、以全新角度看待流行情况,并得出更好结论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增强救治能力和预防能力。同时,这也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相关卫生和医学机构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