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规定
(1)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2)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3)设计要求的洞口…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是将荷载箱放置在桩的底部或下部,连接施压油管及位移测量装置于桩顶部,待砼养护到标准龄期后,通过顶部高压油泵给底部或下部荷载箱施压向上顶桩身的同时,向下压桩底,使桩的摩阻力和端阻力互为反力,分别得到荷载-位移曲线,叠加后得到桩顶的承载力和位移管线的Q-s曲线。自平衡法是一种基于在桩基内部寻求加载反力的静荷载试验方法。
以5013为例:
1、塔吊自重标准值重力矩:630KN.m。
2、塔吊自重标准值起重臂架长度:52m 最大幅度52m处额定载重量1000kg。
最大起重量:6000kg 最大工作幅度:50m。
3、非工作状态下的塔身弯矩:36m 附着式最大回转高度:123m。
0.012×28KN/m3=0.34KN/m230厚细实混凝土:0.03×24KN/m3=0.72KN/m2天棚抹灰(15mm):0.015×17KN/m3=0.26KN/m2楼板恒荷载标准值:0.34+0.72+0.26=1.32 具体工程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静荷载=水泵加上电机实际重量(实际上在计算设备基础时一般不按风机设备的实际重量考虑,因为风机设备属于转动件,我们考虑基础时一般都按重量乘以2的荷载来考虑,这样虽然基础在浇筑时会增加点成本,但是会保证基础的可靠度。)
悬挑梁受力计算方法。悬挑梁受均布荷载q(单位KN/m),悬臂梁长度L(单位m)。则悬臂梁根部受最大剪力v=qL,最大弯矩M=q(L^2)/2。
1、悬挑梁前端受集中力F(单位KN),悬臂梁长度L(单位m)。则悬臂梁根部受最大剪力v=F,最大弯矩M=FL。
2、梁AB在力偶和支反力作用下平衡。则支反力只能是A、B两点分别一上一下的两个力,两例形成的力偶与Me平衡,故为FQ=Me/L。
3、对B点列弯矩平衡方程:MB=0。A点受向上的力,根据由左向右列剪力时是左上为正,则梁的剪力为正。
3、有集中力截面处的弯矩图形曲线转折,剪力图形突变,突变幅…
根据单台吊车起吊载荷计算公式:Qj=k1*Q 其中Qj=起重机计算载荷 k1取值为1.1 Q为吊装载荷(包括起吊设备重量、起重吊具、吊索重量)
设,设备重量为85吨,起重吊具重量未知,暂不考虑。
85*1.1=93.5吨。
先说结论,一般受弯构件和集中荷载作用于大型的工程装备和生产机械制造装置。
一般受弯构件和集中荷载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并且都是使用精密原部件制作的,拥有很大的韧性和强度,可以经受住很大的力作用,保证相应装置的使用安全。
首先要了解压强的接触面积,假如面积为一平方米,用100千帕乘以1平方米,得出的结果为100000牛每平方米,100000牛换算成公斤为10000公斤,10000公斤等于10吨,由此可得地基承载力100千帕等于10吨。
首先要了解压强的接触面积,假如面积为一平方米,用100千帕乘以1平方米,得出的结果为100000牛每平方米,100000牛换算成公斤为10000公斤,10000公斤等于10吨,由此可得地基承载力100千帕等于10吨。
用力法计算
用变形法计算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
用迭代法计算
用近似法(分层法)计算
1)分层:分层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为固定端支承
(2)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用弯矩分配法或迭代法进行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而分层计算所得的各层梁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结构中相应层次的梁的内力。
(3)叠加:在求得各独立刚架中的结构内力以后,则可将相邻两个独立刚架中同层同柱号的柱内力叠加,作为原框架结构中柱的内力。
叠加后为原框架的近似弯距图,由于框架柱节点处的弯矩为柱上下两层之和因此叠加后的弯距图,在框架节点处常…
运用均布载荷计算弯矩的公式可以简单认为M=(q*x^2)/2,x是均布载荷的长度。
其来历是:q*x是作用在结构上的合力F,单位为N,合力的作用点位于载荷作用的中点,故F的力臂为x/2米,从而弯矩M=(q*x^2)/2。
算出了弯矩就可以算出相应的变形等。
均布载荷名词定义
均布载荷,一般用 q 表示,简单的说,它就是均匀分布在结构上的力(载荷),均布载荷作用下各点受到的载荷都相等。其单位一般是牛每米,N/m。
有时候也将压强当作均布载荷。
比如说固支梁受到的重力就是均布载荷,或者物体受到的压强在压强作用面上也是均布…
砖混结构的梁间均布荷载:Q=Q恒+Q活
Q恒=(楼板恒载楼板受力面积+梁自重+梁上墙自重)*1.35(扩大系数)
Q活=1.4*0.7*楼板活载*受力面积
弯矩 M=1/8QL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