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文言句式整理

更新时间:2023-04-17 16:16

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

三、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状语后置句

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生乎吾前

6善假于物也

7、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五、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六、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吾从(之)而师之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

5 .或师焉,或否焉

6.輮(之)以为轮

7.輮(之)使之然也

劝学师说文言句式整理的相关内容

劝学文王安石

原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延伸出这么一句话: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贵者因书而守成。

薛谭学讴与孙权劝学不同之处

学讴者,学唱歌也。学生跟老师学了唱歌一段时间,就以为学到了老师的本领,于是骄傲自满了,不再认真学习。

老师看在眼里,就说他满师可以离开了。

老师在送行时引吭高歌,据说是白云停,飞鸟静,学生才知道未学到老师本领的皮毛,惭愧不已,从此虚心学习。

孙权劝学,则是吕蒙开始以军务繁忙为由不想学习,孙权以自己的例子劝导,让吕蒙在空余时间学习职务相关的历史和军事谋略知识,吕蒙听从,抽空多读书,终于让人刮目相看。

两者不同之处是,一个认为已经学够了,骄傲自满。另一个是以忙为由,不想学。

相同之处是,两者后来都认真学习,都终于有所成。

孙权劝学和赵普的异同

孙权劝学和赵普的相同之处:都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不同之处:孙权劝学重视过程,用赵普年少时和晚年时对学术学习的态度作对比,体现了赵普更重视结果。

孙权劝学和赵普的异同

孙权劝学的对象吕蒙和赵普一样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不同之处是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发愤读书,以至于让儒雅谙文的鲁肃惊讶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而赵普不喜读书,仅以半部《论语》佐宋太祖得天下。

孙权劝学单个字解释

《孙权劝学》指的是孙权让吕蒙要多学习。孙权是一个人的人名儿,他是东吴的主公,后来当上了东吴的皇帝,历史上称为吴大帝。劝说指的是劝导,劝诫的意思。学指的是学习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孙权劝吕蒙要多学习,多读书。事实证明,吕蒙读书后的效果非常的大。

孙权劝学单个字解释

《孙权劝学》单字解释:孙权:字仲谋,东吴开国皇帝。劝:劝说学:读书学习。这是一个省略句,应该译为: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

劝学中以马为喻的句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层层推进,文章语言具体形象、精练有味。

劝学中以马为喻的句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