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梯形的腰长=(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梯形的腰长=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另一条腰长面积=(上底+下底)x高/2已知面积和高,就可以得出 (上底+下底)=面积x2/高。
等腰梯形的腰长怎么算
1等腰梯形的腰长怎么算
1、一组对边相等且不平行,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腰长=(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
梯形的腰长=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另一条腰长面积=(上底+下底)x高/2
已知面积和高,就可以得出 (上底+下底)=面积x2/高。
等腰梯形:
1、一组对边相等且不平行,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以下判定不作为定理使用:
5、对角线相等且能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6、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
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盈亏问题公式为:(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公式2.两次都有余(盈),盈亏问题公式为:(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公式3.两次都不够(亏),盈亏问题公式为:(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公式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盈亏问题公式为: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公式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盈亏问题公式为: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答,尺寸乘以数量再乘以单价的公式如下,金额=数量X尺寸X单价,例如,0.8米x0.8米的地面砖,单价为30元/平方米,装饰一套房共需120片,共需购买磁砖的金额=0.8米x0.8米/片x120片x30元/平方米=0.64平方米/片x120片x30元/平方米=2,304元。这就是尺寸乘以数量X单价的计算公式和计算例题。
若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为U
在纯电阻负载情况下,半波整流输出电压为0.45U因为是纯电阻负载,所以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关系用欧姆定律计算,即:输出电流等于输出电压除以负载电阻。
当负载上并联了大的滤波电容(这在电路中是很常见的),输出电压就要升高,这时,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约等于U。而输出电流等于输出电压除以负载电阻。
三角面积公式sin是S△ABC=1/2ab×bc×sinC。在△ABC中,其面积就应该是底边对应的高的1/2,不妨设BC边对应的高是AD,那么△ABC的面积就是AD*BC*1/2。
而AD是垂直于BC的,这样△ADC就是直角三角形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指使用算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符号为△。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应该是G=mg是计算物体所受重力的公式,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国际单位是N(牛顿),m是物体质量,国际单位是Kg(千克),g是一个常数,在地球上取9.8N/Kg,一般取10N /Kg。g在地球上不同位置会有所改变.在宇宙中其它地方,这个数值会改变的。这个公式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外方内圆的计算公式:外方内圆的周长公式为=4√2r(r为外圆的半径)、外方内圆的面积公式为=4r²(r为内园的半径)。圆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同时,圆又是“正无限多边形”,而“无限”只是一个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时,其形状、周长、面积就都越接近于圆。所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圆,圆实际上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图形。
轴对称图形(axialsymmetricfigure),数学术语,定义为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ofsymmetric),并且对称轴用点画线表示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
一、IF函数的基本语法
IF函数表示根据条件进行判断并返回不同的值,它返回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True,另一个是False。
IF函数语法 =IF(条件,条件成立时返回的值,条件不成立时返回的值)
二、IF函数的基本用法
1、单条件判断
如果实际业绩大于目标等于目标的显示“完成”,否则显示“未完成”,输入公式=IF(B2>C2,"完成","未完成")
2、多条件判断
如果实际业绩大于等于10000显示“优秀”,若是大于等于6000小于10000的显示“良好”,小于6000则显示“及格”,这时可…
对称点坐标公式是当直线与x轴垂直,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y=b,AA1的中点在直线x=k上,(a+x)/2=k,x=2k-a,所以易求A1的坐标(2k-a,b)。
当直线与y轴垂直,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x=a,BB1的中点在直线y=k上,则(y+b)/2=k,y=2k-b,所以易求B1的坐标(a,2k-b)。
点到空间直线的距离公式是|AXo+BYo+C|/√(A²+B²),点到直线的距离,即过这一点做目标直线的垂线,由这一点至垂足的距离。通过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加深用“计算”来处理“图形”的意识把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关系转化为点到直线距离。
直线由无数个点构成。直线是面的组成成分,并继而组成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无法度量。直线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其中一条是它本身,还有所有与它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平面上过不重合的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不重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在球面上,过两点可以做无数条类似直线。构…
魔方还原教程四方格的万能公式如下
一、转中心四格先从一面中心四格开始。利用旋转,建议将同色两格连在一起移动比较容易。例如:
二、合并棱块:公式一:MD R F&#39 U R&#39 F MD&#39。要配对的是相对平行的
四、处理特殊情形:此处所说特殊情形,是三阶方块不可能出现的,但在四阶上会出现。共可分两类:换两个对面棱块,公式二:MR2 U2 MR2 U2 MU2 MR2 MU2
公式中,转中间左右两圈时,可以同时带左右外圈一起转看看,观察其结果。特别要记的,就是处理特别情形的两个公式。所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