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天目新闻
男子突然心跳飚至每分钟180次,多次电击都控不住,这是怎么回事?
9月29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向记者分享了近期发生的一个惊险案例:32岁的耿师傅加班熬夜后突发凶险的室性心动过速,经医务人员连夜救治终于化险为夷。王利宏主任提醒,中青年需重视心脏健康。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朋友圈
01
心跳如狂奔野马
多次电击无效
耿师傅是一位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高大魁梧,平时身体不错。发病前一周时间,他连续加班,基本没有好好休息。这天,耿师傅照例忙到深夜,下班时他突然感到胸口闷,心跳瞬间加速,“如脱了缰的野马般,似乎要蹦出嗓子眼”。他觉得可能是太累了,休息下就好,于是回家后倒头大睡。
没想到凌晨时分,他被胸闷憋醒,坐在床沿大口喘气,折腾到天亮,他又起身回到工作岗位。直到中午,这种“蹦出嗓子眼”的心跳感仍未缓解,且还出现了头晕、乏力的症状,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在妻子的陪同下,他来到当地县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拿听诊器一检查,发现他的心率竟达到一分钟180多次,立即给耿师傅做了心电图,看到结果医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刹不住车的心跳竟然是凶险的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恶性心律失常,如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有猝死风险。
于是,医生一边继续抽血化验给他排查心肌梗死等病因,一边应用药物治疗。但一个下午的药物用下来毫无效果,只能采取终极方案——紧急电复律(电击)。
意想不到的是,一连进行三次电复律,心跳仍然如狂奔的野马肆无忌惮,根本停不下来。且随着时间推移,耿师傅的状况越来越糟糕,除头晕不适外,还出现了气促,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烦躁……
02
深夜凌晨,与死神较量
限于设备和技术,县医院医生拨通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的电话,紧急求援。王利宏主任详细询问了患者病情,分析患者的心电图后当即做出判断:患者应该是一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且呈现出无休止发作的特征,持续下去可能会出现心衰等风险;其次,由于他的室性心动过速持续了太久的时间,已出现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再不及时救治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严重情况,且药物、电击治疗已无济于事,应立即转送上级医院,施行射频消融手术予以终止并根治。
事不宜迟,当地医生与患者及家人沟通后,将患者连夜转诊至杭州,与此同时,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电生理团队的王云帆副主任医师等,根据王利宏主任嘱咐,紧锣密鼓做好接诊准备。
凌晨时分,载着耿师傅的120急救车急驶入省人民医院,接受了射频消融术。

图源:新华社
“室速发生的原因是心室里面出现了一个能异常放电的病灶,在劳累等诱因下会快速地发放电冲动导致心跳加速。对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言,这些异常病灶大多位于心室大动脉的出口处,医学术语称为心室流出道。”王利宏主任解释说。随着射频能量不断地对病灶进行烧灼,患者急速跳动的心脏终于被控制,恢复到了正常的节律。
耿师傅康复也十分顺利,术后两天就出院了。
03
中青年需重视心脏健康
王利宏主任分析,耿师傅这次疾病的发作、陷入险境与之前长达一周的加班引起过度劳累不无关系。因此,他建议大家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其次,患者当天胸闷发作时就应该立即赶赴医院就诊,当晚他睡眠过程中的闷醒症状其实就是心衰的表现,由于他年轻,耐受程度尚好,所以没有产生不良后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耿师傅坦言,他之前就有心跳快的症状,因为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仗着平时身体不错,一直没有重视。倘若他能及早就医,那就可能实现早期诊断,避免这次突发危险的发生。近年来,发生猝死中青年占相当比例。
“常见的引起猝死的原因可以分为心源性的和非心源性的,比较常见的是心源性的,其中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至少占30%,而非心源性的主要是肺拴塞、主动脉夹层或脑血管等意外导致的。”王利宏主任表示,像耿师傅这样的特发性室速病例,一般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得以根治,建议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东奔西走,猛吃畅饮,熬夜玩乐,国庆长假对有些人可能‘比上班还累’,如不注意同样会导致或诱发一些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王利宏主任因此建议,市民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假期间切莫暴食暴饮,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别让身体“过劳”而发病。
来源: 潇湘晨报
国庆前连续加班一周,男子心脏猛跳,随时可能猝死的相关内容
警惕猝死前兆,保护健康生命
[关键词头]猝死前兆,健康生命[关键词尾]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猝死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猝死是指突然死亡的现象,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死亡方式。许多人都认为猝死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实际上,年轻人和中年人也有可能会突然猝死。因此,了解猝死前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健康生命至关重要。
猝死前兆猝死往往是由于心脏骤停导致的。心脏骤停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突发性心血管疾病、电击、药物过量等。虽然猝死的发生是突然的,但在这之前,身体会有一些不寻常的反应,这些反应就是猝死前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前兆:
心跳异常心跳异常是非常常见的猝死前兆。例如心悸、心率过快或过慢、心律不齐等。这些反应都表明心脏功能有所改变,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呼吸不顺畅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呼吸急促等都是呼吸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同时也是猝死的前兆。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心脏骤停。
头痛或胸痛头痛和胸痛都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但是如果伴随着其他的猝死前兆,就需要引起重视。头痛和胸痛可能是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
跑步心率猝死 防范从心开始

“猝死魔爪!心肌梗塞不容忽视!”
猝死魔爪!心肌梗塞不容忽视!
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因此,了解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冠心病的高发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预防冠心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猝死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意外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类型。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常见于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方法包括及时治疗心血管疾病、定期体检、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率过高?小心猝死降临!
心率过高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应该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但是,当我们经历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恐惧等情况时,心率会短暂地升高。然而,如果心率长时间保持在100次/分钟以上,就属于心率过高的范畴了。
病因引起心率过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药物副作用等。此外,饮食不当、情绪压力大、熬夜等也会导致心率过高。
危害心率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症。长时间的心率过高还会导致心肌肥厚,增加心脏病发生的风险。严重的心率过高还可能导致猝死。
预防和治疗预防心率过高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合理饮食等。如果已经出现心率过高的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献血会导致猝死?真相揭秘!
献血猝死健康风险安全血液医学
作为医学领域的教授,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献血会不会导致猝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且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那么,到底献血是否会导致猝死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献血是否会导致猝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献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公益活动,它可以帮助需要输血的人们得到救治。同时,献血也对献血者本身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可以刺激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等。然而,一些人却担心献血会导致猝死。
实际上,献血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但是这种负担是可以被身体承受的。一般来说,献血的人群都是比较健康的人,他们在献血前会接受一系列的身体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符合献血的要求。同时,在献血的过程中,专业的医务人员会严格控制献血量,以确保献血者的身体不会受到过度的损伤。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专家分享生活中的健康秘诀
运动性猝死可能是每个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最大恐惧,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什么是运动性猝死?有哪些因素会增加它发生的风险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
Q1: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A:运动性猝死(SuddenCardiacArrest,SCA)指由于心电异常引起的意外且突然的心跳停止,在5分钟内若未获得有效紧急处理,将可能导致人员死亡。

Q2:谁更容易患上运动性猝死?
A: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年龄在35岁以下、高强度训练量、低开始体质评价者以及有先天遗传基因缺陷或存在既往相关罕见心脏问题等人群都较容易出现此类情况,并且男女之间也有差异。但请注意,即使您并不属于高危人群,请也务必保持警觉和谨慎。
Q3:如何预防和减少发生率?
A:预防体育锻炼中突发意外事件需要同时考虑到科学训练和保证安全两个方面。具体做法包括:
1.在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前,要确保身体状态良好,有足够休息。
如何预防高风险人群的猝死:这些方法一定要知道
Q:什么是高猝死?
A:高猝死,也称为突发性心脏病,是指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人员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或停止呼吸等急救事件。其中一种原因可能是由于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室颤。
Q:哪些人更容易出现高猝死?

A:一般来说,在年轻群体中不太常见,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之后,则会出现相应风险。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会增加患上高猝死的可能性: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肌缺血/梗塞
-糖尿病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
此外还包括过度运动与晕厥反应以及显著饮酒、吸毒等行为。
Q:如何预防高猝死?
A: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许多有关心血管系统方面致命问题。保持均衡营养摄入并通过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和娱乐等方式都是预防高猝死的有效手段。此外还应定期做好身体检查以及监测相关风险因素。
Q: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高猝死危机?
预防猝死,留意这些前兆!

[关键词头]猝死,预防[关键词尾]
关于预防猝死,留意这些前兆!
猝死是一种突然而来的严重疾病,它会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虽然猝死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早期发现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预防猝死以及一些留意猝死前兆的方法。
留意猝死前兆
猝死的前兆一般是指一些身体症状或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能会提示患者即将发生猝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前兆:
1.疲劳和疲乏感:如果你觉得比平时更加疲劳和疲乏,那么这可能是猝死的前兆之一。
2.心悸和心跳加速:如果你感到心脏跳动得非常快,并且感觉心悸或不适,那么你需要留意这一情况。
3.呼吸困难:如果你感到呼吸变得困难或浅表,或者感觉需要更频繁地呼吸,那么你需要留意这一情况。
4.头晕和眩晕:如果你感到头晕或眩晕,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你需要留意这一情况。
5.胸痛和不适:如果你感到胸部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这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那么你需要留意这一情况。
国庆前连续加班一周,男子心脏猛跳,随时可能猝死
转自 |天目新闻
男子突然心跳飚至每分钟180次,多次电击都控不住,这是怎么回事?
9月29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向记者分享了近期发生的一个惊险案例:32岁的耿师傅加班熬夜后突发凶险的室性心动过速,经医务人员连夜救治终于化险为夷。王利宏主任提醒,中青年需重视心脏健康。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朋友圈
01
心跳如狂奔野马
多次电击无效
耿师傅是一位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高大魁梧,平时身体不错。发病前一周时间,他连续加班,基本没有好好休息。这天,耿师傅照例忙到深夜,下班时他突然感到胸口闷,心跳瞬间加速,“如脱了缰的野马般,似乎要蹦出嗓子眼”。他觉得可能是太累了,休息下就好,于是回家后倒头大睡。
“性猝死”的人,都有这些规律!请停止在这7个危险的边缘试探
性猝死是一种急性疾病,与中风和脑出血一样,在发病时都具有突然性。它指的是在性行为中突然死亡的情况,而其中不仅包括在性**期间的死亡,也包括在性行为后的死亡。
通常情况下,性猝死发生前男女双方都没有出现任何预兆或精神准备,导致缺乏预防和警示措施,从而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

1. 过度劳累
夫妻二人长期分居、旅游回来、长时间公事外派或高度紧张的工作中累积的身心疲惫可能导致猝死。这种情况下,性关系会加重身体负担,让心脏和血管面临更大的压力。
2. 酒后性行为
俗话说:“酒壮色胆”,有些人希望通过饮酒来增强**,但实际上饮酒后同房可能会加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因为酒精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如果过量饮酒,就会严重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甚至引起心脏骤停现象,导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