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近期,多地感染者数量快速增加。第一财经于12月15日发布问卷调查《请分享您的新冠感染经历,这将帮助到更多的人!》,截至12月20日,共收到有效样本近千份。不论您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是还未“阳过”的幸运儿还是正在经历由“阳”转“阴”的难关中,这份来自近千位“阳康”人士的经验分享或许会对您和您的家人有所帮助。(受限于样本量、问卷需线上参与、个人体感差异和自测准确性等,儿童和老人、未经抗原测验的无症状感染者等参与比重偏低,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我们根据参与调研的新冠阳性感染者给出的真实分享结果,得到以下观察:

一、近86%的感染者会发烧

二、发烧持续2天的感染者最多

三、近半数感染者认为第二天是最难熬的

四、喝水、睡觉是帮助康复最有效的方法

五、近四分之三的用户对感染坦然接受,甚至感到放松和安心

六、病程10天以上的感染者中青年占比更高

七、老年人发烧比例低,但出现嗅觉和味觉障碍比例较高

八、广东感染者转阴更快,转阴后身体状态更好

九、同住者100%感染的概率最高

十、基础疾病对老年人转阴后身体状态有一定影响

一、参与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感染者年龄、性别分布

参与本次调研的感染者中,近41%是30-4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20-30岁人群占比25%,40-50岁占比20%。

性别分布上,男性占比48.3%,女性占比51.7%。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参与调研的感染者在感染前的基本情况

参与此次调研的感染者中,超66%接种过3针疫苗。这个比例稍高于截至今年11月11日全国完成加强免疫接种人口比例。(截至2022年11月1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4亿剂次,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09亿人,占比总人口约56%。)

另外,根据结果统计,参与调研的感染者中,变“阳”之前,约94%的人没有基础疾病。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二、参与调研的感染者给出的症状提醒

症状表现(近86%的感染者会发烧)

此次调研显示,变“阳”后,发烧、喉咙疼、咳嗽、乏力、全身疼痛是主要症状,感染后出现概率均超过50%。其中发烧最高,达到了85.47%,也就是绝大多数感染者会经历发烧的过程。除了以下列出的症状外,还有部分感染者出现耳廓疼、眼睛发红、肋骨两侧疼痛、心慌等症状。自述出现较重症状“呼吸困难”的感染者则达到了9.41%,近10%。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发烧持续2天的感染者最多

在发烧人群中,大多数人发烧天数在1-3天,其中发烧2天的人最多,超过了1/3。3天以上的有近6.8%。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在发烧人群中,近半数测得最高体温在38-39摄氏度。而不发烧的感染者占比也达到近10%,他们的症状更多表现在咽喉痛和咳嗽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半数感染者认为第二天是最难熬的

超88%的感染者认为最难熬的是前三天,其中认为第二天最难熬的占比高达42.5%。而在所有症状中,全身疼痛和发烧几乎并列第一,成为最难熬的症状,两者分别占近30%,这也是同时具备镇痛和退烧疗效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成为了最多患者选择的必备药品原因。排名难熬第三的是喉咙疼,也高达15.92%。还有感染者留言表示,头疼和鼻塞是最难熬的症状。

除此以外,有近2.5%感染者表示,自己是轻症状和无症状,整个感染过程没什么太大感觉。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三、参与调研的感染者给出的康复建议

喝水、睡觉是帮助康复最有效的方法

感染者分享最有用的康复方法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多喝水、睡觉、保持良好心态、多休息、吃药。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还有针对康复的其他分享,比如:

  • 热水泡脚,一天两次
  • 放松心态,尽量休息好,第一天开始补充维生素C,蒸橙子放点盐,可以缓解喉咙疼和咳嗽
  • 多喝水,可以放点蜂蜜。对了,冰糖大蒜水虽然很黑暗,但是真的止咳!喝了几次效果很明显!
  • 高烧时吃药,毛巾擦拭脸部、脖子、腋下物理降温;非高烧时多喝水,注意补充电解质
  • 热敷用的盐包,抵抗身上酸痛和颈椎不舒服。盐水漱口,吃饭时沾蒜汁,罗汉果川贝梨水

饮食推荐吃热食,补充维生素C

饮食推荐中排名前五的是水果、鸡蛋、水、牛奶、粥。在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或者含有润肺止咳功效的橙子、柠檬、苹果、猕猴桃、雪梨是被推荐次数最多的。还有很多参与调研的感染者表示,吃热食比如热粥、汤面,可以帮助排汗降温。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用药推荐镇痛退热是主要目的

在感染者的分享中,主要用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连花清瘟胶囊,对应之前“发烧和疼痛”的主述症状。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还有一些分享者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康复方式:

比如:

  • 对症用药,咽痛吃润喉糖,眼睛干涩用舒缓性眼药水,高烧不退再考虑退烧药,我没有等到必须用退烧药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发烧了
  • 退烧药,复方鲜竹沥液,止咳橘红丸
  • 洛索洛芬钠片!第一天浑身剧痛,就像有蚂蚁在啃我的骨头,躺卧难安,睁眼到天亮。一片药下去安睡一上午
  • 快克(发热时用),鱼腥草合剂(退烧后用)
  • 第一天吃了小柴胡颗粒,风寒感冒颗粒和克感敏颗粒各一袋,烧退了就一直喝热水,没吃其他药物,第四天喉咙痛吃了一袋连花清瘟颗粒,咽痛缓解不少
  • 布洛芬退烧止痛很有效,还有复方甘草片帮助缓解喉咙瘙痒感觉

四、感染者后的心理状态

近四分之三的用户对感染坦然接受,甚至感到放松和安心

高达48.53%的感染者,在得知感染后处于放松和安心的状态,可见感染前大多数人对于感染的可能性已经有了较强的预见并做好了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感染可以坦然接受,另有26.18%感染者表示麻木无感。恐惧焦虑的占比仅为13.38%。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以下是一些感染者得知自己变阳后的心情表述:

  • 当感冒一样治疗
  • 相信国家的研判,所以不担心,得了就坦然面对
  • 尽管身体一直很好,但还是被家人传染,觉得自己不是无敌金刚,有点失望
  • 担心密接者,有心理负担
  • 跟普通发烧一样有点儿烦躁
  • 希望早点扛过去
  • 感觉早晚都会阳,家里只有我阴的时候觉得我抵抗力蛮好的。后来阳了觉得“终于还是来了”开始恐惧焦虑,随后接受现实放松
  • 有点惊讶,感觉自己还是蛮小心的,哈哈
  • 无所谓,最近两天接触的家人朋友打圈电话,一问都没事,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 一开始无感,后来心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影响心脏
  • 既来之则安之,平常心看待
  • 没想到这么快,有一点紧张因为是独居
  • 比较开心,以后有免疫力了
  • 因为提前了解过相关的信息,所以没有害怕,但也没放松
  • 心里状态没有变化,就是第一天头疼的厉害。
  • 没想到这么快到自己身上
  • 孕期有担心高烧
  • 当天计划要做的事做不了,急忙找人处理
  • 反正该来的总会来,心态放好就可以健康度过
  • 焦虑,担心,希望尽早退烧
  • 不紧张焦虑,比较平静,有好几个朋友已经感染了
  • 其他都还好,当没有嗅觉的时候有点焦虑

感染最担心传染给家人

近50%的感染者最担心传染给家人,超25%的感染者担心有后遗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未成年人表示担心影响自己学习进度、考试等,一些丈夫们留言说到担心自己怀孕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宝宝,学生和打工人则表示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回家。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完全不担心。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康复后的心情

近80%的感染者在康复后表示感到开心、放松、安心,毕竟三年的担心在此次感染后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不少康复后的感染者会留言说担心二次感染、有焦虑感,还有些说自己虽然不阳了,但还要照顾家人,担心家人的健康状态。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五、不同年龄感染者的交叉对比

通过不同年龄人群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病程天数、感染源、感染症状、后遗症等在不同年龄段下的分布都有一些潜在特征。但受限于样本数量,儿童和老人感染者参与比重偏低,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三分之一感染者表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被感染

针对“你是在哪里感染的病毒?”这一问题,有33%的感染者表示自己不知道是在哪里感染上的。而在这部分人群中,相对于有固定去处的学生和打工人,更多60岁以上人群对自己感染来源无法确定。

在已知感染源中,公司和学校是病毒交叉传染最严重的两个地方。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病程10天以上的感染者中青年占比更高

在各年龄段中,病程3-7天的占比均为最高。分年龄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病程最短,近40%在3天内。病程10天以上的30至40岁中年人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老年人发烧比例低,但出现嗅觉和味觉障碍比例较高

在咽喉痛、咳嗽、乏力等症状表现上,各年龄层比例分布无明显差异,不过在嗅觉和味觉障碍的症状表现上,30-40岁人群出现这一症状比例高达33%,60岁以上人群出现这一症状比例也高达30%,在所有年龄段中仅次于30-40岁人群。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中青年人高烧占比更高

在发烧症状中,60岁以上人群出现发烧症状的比例是在所有年龄段中最低的,但老年人发烧3天的比例较高,年轻人更多发烧在1-2天。在温度表现上,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烧到40度以上的占比略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50岁以上人群中,超31%最高发烧温度则在37-38度。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中年人自述恢复更慢

另外,根据调研结果分析,转阴后,中年人状态异常比例较高,这可能和中年人需要照料家庭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没有足够的休养时间有一些关系。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六、不同地域感染者的交叉对比

南北毒株是否有差异

调研结果显示,从感染症状来看,北京、上海出现发烧症状比例更高,广东感染人群出现喉咙痛症状比例更高,其他症状表现上三个地区无明显差异。总的来说,三个地区感染者主要症状表现都在发烧、咳嗽、乏力、喉咙痛、全身疼痛,且发烧情况下,参与调查的感染者所提供的最高测量温度都在38-39度区间。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广东感染者转阴更快,转阴后身体状态更好

从病程长度上看,北京多数感染者由阳转阴在3-7天和7-10天,上海和广东的感染者多数在3-7天。此外,广东有30%的感染者病程在1-3天,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上海和北京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从转阴后身体状态来看,北京超25%的人存在身体异常感觉,上海、广东近15%的人存在身体异常。从转阴后无异常来看,广东地区感染者身体状态更好。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北京感染者提前备药比例更高,上海感染者低

北京感染者超80%的人在感染前有提前备药,这一比例超过广东和上海。从用药热度来说,布洛芬稳居第一,而乙酰氨基酚、泰诺、连花清温胶囊、散利痛、芬必得等药物也是常用药物。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七、不同性别感染者的交叉对比

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通过性别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在病程天数、感染症状、身体状态等方面,男女之间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女性病程更长,咳嗽占比更高

观察数据发现,病程7到10天、10天以上的女性感染者比例高于男性。而女性感染时间也整体长于男性、感染后女性比男性更多出现发烧、咳嗽、嗅觉和味觉障碍等症状,且发烧39-40摄氏度及40摄氏度以上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自述转阴后身体状态中,女性转阴后身体异常比例更高,也表明女性的身体状态恢复较慢。这些应该和女性的自身免疫力有一定关系,还有哺乳期女性和经期女性的特殊身体状态等。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八、其他一些可参考的分析结果

感染时间分布

结合政策发布时间,以上海为例观察感染时间。2022年12月5日起,上海轨道交通取消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出台,包括“不再开展落地检”等疫情防控措施;12月13日起上海轨道交通所有车站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要求扫“场所码”。

我们根据政策发布时间,分别设定了12月5日、12月13日为两个时间节点,对参与调研的感染者做了一个条件筛选,可以看到参与调研的上海感染者中,感染时间在12月5日之前的占比约8%,在12月5日到12月12日期间占比约31%,有56%是在12月13日到12月20日期间感染上的。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同住者100%感染概率最高

在被调研者有同住者的情况下,同住者100%感染的比例是49.5%,同住者70%-80%感染的比例约为16.1%,同住者有一半感染的比例约21.29%, 同住者零感染的比例接近19%,均低于同住者100%感染的概率。

再观察同住者感染率和同住者数量关系,发现在只有一位同住者的情形下,有70%的同住者感染。而随着同住者数量从1位到5位及以上的增加,所有同住者均感染的概率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部分同住者感染的概率。比如在有5位同住者的调研结果中,5位同住者均感染的占比在46.1%,高于1-4位同住者的感染率。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接种过4针疫苗的感染者发烧概率明显低

交叉对比接种疫苗情况和感染症状,接种过4针疫苗的感染者中,发烧比例仅57.14%,明显低于整体86%的发烧比例。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基础疾病对老年人转阴后身体状态有一定影响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还发现,有基础疾病对转阴后身体状态的恢复有一定影响,尤其体现在老年人身上。

我们筛选了有/无基础疾病的60岁以上老人的统计结果,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中,2/5在转阴后有身体异常。而没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转阴后身体状态基本没有异常。此结果虽然受限于样本数量,但较大的差异对比也能说明,基础疾病对转阴后身体状态有一定影响。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

写在最后

从12月15日问卷发布以来,截至发稿前夕,我们共收取了近千位新冠感染者分享的亲身经历。因为历时较短,且大多数人还在感染阶段,所以受限于样本量、问卷需线上参与、个人体感差异和自测准确性等,儿童和老人、未经抗原测验的无症状感染者等参与比重偏低,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近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春节期间的感染率可能达到80%,希望大家减少年终聚餐,减少100人以上的聚集。

所以我们希望这份来自近千位“阳康”的真实分享,不管是“饮食可以多吃热食和富含VC的水果”、“一天泡脚两次”等主观康复建议,还是“感染后30-40岁群体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嗅觉和味觉障碍”、“接种过4针疫苗的感染者发烧概率明显低”等有客观数据支撑的观察结果,都能帮助还在感染中的大家既理性又从容的度过新冠感染,让还未“阳”的“幸运儿们”在疫情高峰下,从心理建设到抗疫储备,都能参考到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我们引用专家指引,希望大家在新冠感染恢复期,在个人防护、日常生活起居、日常活动锻炼、返岗工作等方面应本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恢复如常。

文字:胡文婷 白杨

编辑:周忆垚

可视化:蔡丰 谢勤

近千位“阳康”的数据样本:86%的感染者会发烧,同住者全部感染的概率最高的相关内容

解密:无症状感染者14天如何自我康复专家详细解答

解密:无症状感染者14天如何自我康复专家详细解答

在新冠疫情期间,社会上普遍对无症状感染者存在较大的关注度。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人被发现为无症状感染者,那么这些人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或隔离呢?经常听到一种观点:无症状感染者14天后自愈。那么这个观点真的成立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无”了发展为“轻”的可能性很小,“轻”的又不等于完全没有什么体征和不适”。有报道称,在数量庞大的中国境外输入和国内卡口检测中未能消除的个别患者,基本都是需密切监测5天、甚至10-14天才能坐实。

其次就来看看所谓14天自愈说法背后是否有依据。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可以证明感染已经自愈了。而且每一个人因年龄、健康状态及免疫系统差异等都会影响身体恢复速度与反应强度。

如果你是青壮年且没有任何基础性其他慢性抵抗力减退等则还好,但如老年人、肥胖群体、各类慢性病等,可能出现很长时间的低血氧状态,这时候不及时干预退化就会导致身体其它器官受损。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应该算作确诊:医学专家详细解答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应该算作确诊:医学专家详细解答

“无症状感染者是什么意思算确诊吗?”这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无症状感染者”究竟是谁。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通俗点说,“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Carrier)就是被新冠肺炎(COVID-19)等传染性呼吸道传播的可选择性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所感染但没有任何明显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等),却携带着大量的致命或非致命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散播给他人。

为什么要重视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目前约有60%~80%的新冠肺脏损伤患者都属于由此导致后避免就医,从规模上讲,这导致了全球远高于预期数字和死亡率。因此,在战胜疫情的关键时刻,及早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至关重要。

那么,无症状感染者算不算确诊?

抗击疫情: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少真的没那么严重吗

抗击疫情: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少真的没那么严重吗

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少了?专家回应

近期,一些媒体报道称,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正在减少。但是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者特意采访了几位医学专家,并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在正式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无症状感染者”,也叫做“潜伏型感染者”。指的是被新冠肺炎等传染性杂交属于冷链食品或环境标本所污染而未表现出临床识别标准和影像学改变(包括肺部CT影像)却能够检测出SARS-CoV-2核酸阳性的人员。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发作如喉咙干涩、流鼻涕等常见的COVID-19病征。但他们同样具备传播该种新冠肺绝对原源毒素菌株至其他人的风险性。

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是否真的减少了?

专家警告:中国日均3700万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如何自我防护

专家警告:中国日均3700万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如何自我防护

问:中国每天有3700万人感染?这是真的吗?

答:我必须强调这个数字实在太离谱了,并且与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情况相悖。根据官方数据以及多家媒体报道显示,截至2022年1月12日,中国累计确诊病例为153,715,死亡病例为4,634例。因此,在任何时间点上都不能说“每天有3700万人感染”这样一个完全不科学、荒唐乱象的数字。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可能引起误解或困惑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尤其是2020年1月底至2月底),许多专家预估中国真实感染人数可能高出报告数量10倍以上,甚至更多。这主要源于当时测试能力、公开透明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而恢复正常运转需要一定时间。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感染”和“确诊”之间存在很大差别。除去少量无症状感染者和自我隔离/自行治愈者之外,“确诊”的标准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出现典型症状,如咳嗽、发热等;

-体征与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肺部感染;

治愈后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体内是否会留存病毒

治愈后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体内是否会留存病毒

奥密克戎(Zika)是一种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发烧、皮疹和关节痛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奥密克戎感染后健康问题。

当一个人被感染了奥密克戎,并成功治愈之后,很多人会好奇:在体内是否还保留有该病毒?这个问题恰巧就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概念:“转阴”和“转阳”。

什么是“转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转阴”。当一个患者被检测出存在特定的微生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时,“阳性”表示检测结果为积极;而在经过有效治疗后,“阳性”的状态可能会变成无法检测到这些致病因素或者说没有显示出任何异常表现,在此情况下,“阴性”即表示检测结果为消极-即测试得出无法发现微生物或其他影响身体健康因素。

那么回到奥密克戎的情况,当一个人被感染后,在经过治疗和一段时间之后,血液中的奥密克戎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或消失。如果在此时检测结果为阴性,那么就可以说该患者已经“转阴”了。

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究竟是好是坏

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究竟是好是坏

无症状感染者转归是什么意思?

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对于医学专业人士和公众而言,“无症状感染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讨论“无症状感染者”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探究他们的“转归”究竟是什么。

那么,“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哪些人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检测中被发现有新冠肺炎毒素阳性,但没有任何明显临床表现(如咳嗽、发热等)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而“转归”,则指这些患者是否会出现后续临床表现以及治愈情况或死亡情况等方面。

从目前数据来看,“无症状感染者”的潜在传播风险非常高,并且根据各国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确诊患者曾经接触过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却被检测出带有新冠毒素阳性的人员。因此治愈这类感染源也十分重要。

二次感染猖獗!如何避免成为感染者?

预防二次感染的方法

二次感染猖獗!如何避免成为感染者?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病毒二次感染的情况也开始增多。作为医学领域的教授,我想提醒大家在预防二次感染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预防二次感染的基础。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都非常重要。此外,要注意避免在密闭空间内长时间停留,以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2.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

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病毒。建议大家每晚睡眠7-8小时,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3.注重锻炼身体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二次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不同的疫苗需要不同的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具体指导。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感染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感染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表现为病毒携带者,也可能表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功能正常,肝细胞没有炎症性疾病,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有通过乙肝三系统检查才能化验出来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感染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并不相同,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在常规体检过程中进行乙肝三系统化验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明显的临床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 乙肝感染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感染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 乙肝感染者有什么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并不相同,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在常规体检过程中进行乙肝三系统化验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明显的临床症状。

发现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的隐藏症状!

[关键词头]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关键词尾]

如果您认为您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因为您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您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可能表现出隐藏的症状,这使得他们更难被发现,也更容易传播病毒给其他人。

一些最常见的隐藏症状包括轻微的肌肉疼痛,疲劳和头痛。这些症状通常很轻,以至于人们可能认为它们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但是,如果您经历了这些症状,并且最近与已知的新冠感染者接触过,那么您应该立即接受病毒检测。

另一种隐藏症状是失去味觉或嗅觉感觉。尽管这种症状在最初被认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普遍症状之一,但事实证明,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也表现出这种症状。因此,如果您发现自己无法闻到味道或感知味道,即使您没有其他症状,您也可能需要接受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