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听的养生知识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6-21 07:55

血氧含量有多重要?听听专家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血氧含量有多重要?听听专家怎么说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在查看危重病人病历。(柯皓 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大普遍症状是“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含量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并称为六大生命体征,但这一概念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血氧含量指的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新华体育对此采访了数位医师、研究员,听听他们怎么说。

“血氧含量是指血液中的含氧总量,包括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和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张艺宏介绍。人体吸入肺部的氧气,最终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被分配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中,只有这样细胞才能生存下来,正常工作。

一般情况下,人体血氧含量的正常值为:动脉血150-230ml/L;静脉血100-180ml/L。同一人的动脉血氧含量约比静脉血氧含量高50ml/L,男性比女性高。

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副作用多?听听医生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昨天,钱大妈像往常一样来医院复查,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她眉头紧闭,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但是又不能说出口。

我们也不能问太多,只是给她简单地做了一下血压常规调查。一查才发现,钱大妈的血压竟然又恢复到了165mmhg/85mmhg。这很不科学,因为她之前已经降到了正常水平。

钱大妈是年前来我院治疗的,当时她的血压值为160mmhg/90mmhg,属于中度高血压,于是我们给她开了“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药服用。

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副作用多?听听医生怎么说

据多年临床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好,适合不怎么严重的高血压疾病。钱大妈回家服用了几周后,确实感觉效果良好,上次复查时她还好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次血压突然升高。

医生询问钱大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钱大妈叹了口气说:

关于儿童发热的科学用药,来听听专业药师的意见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2018年1月9日,问药师团队在直播间举办了第十五次语音直播课。张杨药师、徐晓林药师、梅昕药师和罗恒药师和爱学习的家长们一起充分交流了一个多小时。错过收听的朋友仍然可以关注公众号:问药师,进入直播间获取听课的资格。取得资格的朋友可以反复多次回听精彩的课程内容。下面,将课后听众与药师的问答环节免费送上:

张药师,宝宝吃了布洛芬2小时就体温又烧到39℃多,请问这种情况可以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吗?如果还是无效是否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退热?

张杨药师答: 您好!建议先按体重计算一下布洛芬的剂量,单次最大剂量为10mg/kg,可以按照布洛芬最大剂量服用,而说明书的剂量偏低。如果仍然达不到退热效果,且孩子不适感未改善,不得已才考虑交替使用退热药。不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使用。

流感高烧需要抗生素治疗吗?

张杨药师答: 您好!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在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抗生素不起作用。

发烧不建议温水檫试吗?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有什么功效?听听药师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人在呼吸空气时,呼吸道难免会受到有害气体、有害颗粒和病原微生物等外界因素刺激,这些物质会或多或少地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呼吸道分泌液的量增加, 黏稠度发生改变, 形成痰液,痰液主要成分为各种黏液、异物、各种炎症细胞、病原微生物和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等,气道分泌物中的酸性糖蛋白、钙离子以及一些死亡的细胞和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痰液变黏,不易排出的主要原因。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有什么功效?听听药师怎么说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祛痰药,属于黏液溶解剂,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裂解痰液中酸性蛋白的多糖纤维,减少酸性蛋白在黏液腺合成,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分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加速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黏度降低,易于咳出。此外,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还可增加阿莫西林、红霉素、头孢呋辛、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在肺部的组织浓度,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

猝死前的7秒: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听听专家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猝死前的7秒: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听听专家的解释

猝死前7秒的感觉——生命在流失中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常见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者。在体验这样的场景时,人们往往会产生“那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的好奇心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猝死前7秒的感觉。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关于“猝死前几秒钟会看到白光”的说法并不科学可靠。其实,在医学界对于临终体验(包括看到白光等)始终存在争议和探究。

现以目前可以确信和证明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当身体出现危机信号时(如缺氧、心跳骤停等),大脑将处于逐渐失去意识和清晰思考能力的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主要会有以下几点感受:

1.没有任何预兆地陷入昏迷

在最初阶段,身体内部正忙着应对外部环境不良刺激带来影响之际,“沮丧”便袭上了你整个大脑。这时你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并迅速失去清醒和意识。

2.大脑逐渐退化

哪些人容易发生“沉默性缺氧”?听听医生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3:38

新华社长沙1月7日电(记者帅才)一些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很多人在家里配备了制氧机等吸氧装置。患者如何科学进行吸氧治疗?哪些人容易发生“沉默性缺氧”?什么情况下患者要到医院就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一起了解一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孙传政说,一般情况下,患者如果缺氧,常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即使血氧含量下降明显,却没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这就是“沉默性缺氧”,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沉默性缺氧”。

哪些人容易发生“沉默性缺氧”?听听医生怎么说

1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孟婕查房。(受访者供图)

如何正确服用氯雷他定?听听药师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6:38

氯雷他定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通过强效、选择性拮抗外周组胺H1受体,对抗过敏介质组胺所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哮喘,具有抗组胺、抗过敏和抗炎作用,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缓解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以及眼痒、流泪、充血、眼部灼烧感等眼部症状,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可有效缓解瘙痒并减少荨麻疹的大小和数量,并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治疗,改善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

如何正确服用氯雷他定?听听药师怎么说

与扑尔敏等第一代抗组胺药相比,氯雷他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选择性作用于外周组胺H1受体,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每天10毫克的推荐剂量下,未见明显的镇静作用,嗜睡、困倦、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亦无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和α-受体阻断作用,不影响认知功能。

要不要接种流感疫苗?听听专家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6:38

要不要接种流感疫苗?听听专家怎么说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芳 李燕 通讯员 田国栋)进入秋季以来,温差比较大,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尤其是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大家要学会辨别和预防。

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朱建政介绍说,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咽疼、高热、咳嗽,乏力,严重的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像流感肺炎、流感性脑炎等等,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每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流感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65万人,这相当于每48秒就死亡一例,所以说流感不得不防。

尤其是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所以,医生建议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为优先接种对象。

一天一瓶啤酒,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听听医生怎么说

更新时间:2023-06-24 16:38

作者简介:方健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头条号 药师方健,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一天一瓶啤酒,对于一位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说,短期内可能没有什么身体不舒服,甚至感觉良好,毕竟饮酒加美食能让人放松,产生愉悦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啤酒也是酒,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是长年累月的慢性积累过程,由量变到质变,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身体可能才逐渐出现病变,这时往往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改变,所以也应该引起重视。那么长期喝啤酒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一天一瓶啤酒,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听听医生怎么说

疫苗接种有必要吗:听听这些不打疫苗的人说了什么

更新时间:2023-06-24 16:38

疫苗接种有必要吗:听听这些不打疫苗的人说了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不打疫苗却没感染?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很多国家都开始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担心打完疫苗反而会被感染,因此选择不去接种。然而就有很多报道称,确实出现过未接种者没有被感染到的例子。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即使你已经完成了全程的两针疫苗注射并且达到免疫力最大化时(意味着你需要等待数周时间)仍然存在可能会被感染的风险。所以理论上讲,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依旧可以碰巧避开了几率并不算低或其他原因导致未携带SARS-CoV-2。

对于个体来说,自身免疫系统和基础健康状态会影响是否容易受到感染,并且是否能够成功地抵御和消灭入侵细胞。我们知道,在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白血球、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机制来应对外部病原体侵袭,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机制在敏感度和响应能力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即使未接种者与已接种者之间存在免疫屏障差别,也会以一个人是否易受感染为参考标准。